明军几路出击时,朱由检却已经没有心思关心这些。
那些军队的固然,固然关乎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地盘的归属,决定了数千万百姓,是每天高呼大明万岁,还是其他什么口号。
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都只是皮毛。
只要大明自己不乱,就算是外战败上几场,也伤不到元气,只需修养几年,就能派出规模更大的远征军。
在朱由检看来,真正的危机还在国内,就在黄河。
朱由检站在孟津渡口,看着涛涛黄河,长叹一声。
“这黄河自古就不安分,虽然号称是华夏之母,但却每隔数年,就要闹出一场灾祸。”
“历朝历代的命运,都与治理黄河的成败,紧密联系到一起啊。”
听到朱由检的话,他身后站着的大臣们,全都沉默了。
当年蒙元覆灭,就是因为治理黄河失败,朝廷派去治河的官员,不想着修好河堤,而是一门心思刮地皮。
被招募过去的丁壮,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心中一横,从河道里挖出一个石头人,从此天下大乱。
太祖皇帝,这才有后来问鼎天下的机会。
朱由检环顾四周,面无表情的说道:“若是黄河在朕的治理下决口,也不知道凤阳会不会再出个讨饭的和尚。”
听到这话,大臣们纷纷拱手道:“陛下,此话可不能说啊。”
朱由检回过头去,盯着他们,认真道:“这话朕说不说不要紧,但你们若是赶在治理河道上,再玩什么花样,那可就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了!”
群臣感觉一股滔天的压力,落到自己背后。于是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再说话。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今年黄河要闹水患的事情,已经是明白在眼前。
黄河上游的几个承宣布政使司,都是连日大雨,阴风怒号。
大量雨水通过溪流,向黄河汇入。只是短短几日间,就将这水位抬高了几米。
朱由检再次走回到河道旁,对着大臣们说到:“朕意已决,就守在大坝上,洪水不过,朕便不走。”
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立刻劝谏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您是万金之躯,怎能冒这样的风险?”
另有大臣站出来,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此事只需派一个重臣督办即可,陛下不必亲身犯险。”
朱由检回过头来,冷冷地看着他们:“朕继位多年来,每年都拿出大笔银子,让尔等新修河道。”
“去年时,朝廷手中宽裕,重修两册之后,更是把新增的赋税统统发给你们,让你们整饬水利。”
“怎么到了今日,朕只是要上河坝,你们就说这是犯险?”
“莫非是朕过去几年,给你们的那海量的银子,都让你们给贪墨了?!”
大臣们跪倒一片,山呼道:“臣等哪里敢这么做?只是洪水一来,谁也不敢保证堤坝不出问题啊。”
“是啊,陛下,您如果出了什么事情,这大明朝可怎么办?”
朱由检淡淡道:“既然你们也知道朕事关重大,那就该老老实实回各自的辖地,把洪水给朕拦下。”
“你们境内河水不出事,朕这里自然也不会出事。”
大臣们听到这话,心中暗叹一声。
皇帝这是把自己顶到了一线,逼着他们玩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