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十五号就到了,今天可忙了,还得准备上梁馍馍和上梁糕。
一般新房盖成上梁,人们会做上梁馍馍和上梁糕,到时候包好从房顶上扔下来,寓意步步高升。
上梁席没有那么大排面,一般十二个菜就够了。
王成今天先把硬菜烧出来,他在这边剁肉丸子,旁边的大娘们开始做馍馍和蒸糕了。
一个个大白面馒头出现在大娘灵巧的手艺里,白面加水,和面也是个体力活,手上没劲儿,揉出来的馍馍也不香。
几大块面团被堆在案板上,几个大娘围着案板:“王师傅,过来试试揉馍馍呀。”
王成抿了抿嘴,一挽袖子:“嘿,我也来试试,刚好硬菜也都腌上了,明天上锅蒸就行了。”
旁边几个孩子围着案板转悠,吵吵嚷嚷个不停,小手时不时就去摁一下白胖胖的面团:“婶子,我也要玩儿,我也和面。”
“我也要,我也要!”
“别捣乱!去一边玩儿去!”婶子从面团上揪下一个小面剂子递给孩子,哄着孩子让他们离远点儿,别耽误大人干活儿。
王成也揪下一个大面团,两只手齐上阵,一搓一揉,在手里慢慢滚,原本皱巴巴的面剂子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小馍馍,等一会儿上锅一蒸,就胖起来了。
“王师傅这手艺不错呀,馍馍真漂亮呀。”
“比不上你们,我手笨,全靠手劲儿。”
“做的漂亮着呢,王师傅会做花馍馍吗?”
王成用手腕撩了一下头发:“这个我还真没做过,大娘表演一个吧。”
“可不咋的,咱林大娘做的花馍馍是最漂亮的!全村子都晓得。”
林大娘摸了摸鼻子,架不住一直被夸,随手揪了一个面剂子:“我这手头也没有趁手的工具,也没红枣,我就捏个兔子给你看看吧,等过年了,给你们捏个龙!”
说干就干,面团在林大娘手里乖乖听话,来来回回就变成一个椭圆形的白胖子,两根手指一搓,圆滚滚的兔子尾巴就有了。
林大娘手指甲一掐,一揉,一捏,两只兔子耳朵就出现了,又是手指头一搓,耳朵的内部轮廓也明显起来了。
一旁的孩子举起手里新鲜摘的枸杞:“眼睛!兔兔的眼睛红彤彤!”
林大娘接过枸杞,用手勾了一下小孩子的鼻子:“真是好孩子。”
林大娘用筷子上下勾勒,兔子的脸就出现了,瞧着栩栩如生,再点上眼睛,一只兔子就乖乖的坐在了手上。
“哇偶!是兔兔,好可爱的兔兔呀!”
“奶奶,我要这个兔兔!”
“我要,我要!”
几个孩子为了兔子差点打起来,好在各自的家长都在身边。
林大娘抿着嘴一笑:“一会儿蒸好了就给你们吃!可惜没有红枣,不然该是甜丝丝的。”
上梁馍馍很快就揉出来了三大盖垫子,接下来就是蒸糕。
北方的蒸糕一般都是小米来做,已经泡了一下午的小米已经可以用手指碾碎了,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
小米不容易熟,如果不泡发就容易蒸出来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