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家当初分家的事,靠山村村里是知晓的。
但是因为当初也就钱老二被分了出去,钱老大死活还是要合在一起住,后来,钱玉琴和四狗子也都是一直呆在钱家,在外人看起来就和没分家一样。
渐渐的,村里人也就忘了这茬。
所以老钱家分家的事也就没有传出去。
或许就算传出去了,依着张家对张氏那般毫不关心的态度,估计也没在意这些。
张氏不打算将这些事解释,因为在钱家人的心中,是真的把当初分家的事当没发生过的。
“多捞点,然后将银子拿回去,帮衬娘和大嫂吗,然后再让你们把银子拿回你们那个老王家?”张氏冷着脸问:“我们老钱家不会分家的,老钱家的家事不用大嫂和娘你们操心。”
自家大哥和大嫂正是表兄妹,大嫂和自家老娘是亲姑侄,一样的好吃懒做,一样的偏心娘家,爹和大哥是个勤劳能吃苦的,可是辛辛苦苦挣了点,却总是被这婆媳俩往他们娘家搬。
所以张家家境几十年都是那般艰难。
张氏紧盯张家婆子接着说道:“娘,甭管俺三哥做了多大的官,俺家现在是俺公公婆婆做主,再说了就算俺婆婆不想管事,俺家大嫂还在呢,长嫂如母,轮也轮不到俺,更轮不到你们来指手画脚。今天你要是来走亲戚,俺还可以当是娘家来走动,若是你有别的想法,那俺就按当初得断了亲的来行事。”
其实现在家里的大小事,都是由小姑拍板的。
不过表面上看着好像都是小姑说了算,但其实小姑那人很懂得尊重人,凡事都有她自己的分寸,若是比较有争议的事,也会开个家庭会议让大家一起来表决一下。
就好像她们那个小吃店,本钱是小姑出的,很多的菜色,点子是小姑想的,但是她就从来不参合小店的事,就连上次琼掌柜要买几个菜谱,也是甩手让人来找她和大嫂几人商量。
这个家现在由小姑掌着挺好,相信将来还会更好。
“你个死丫头、贱丫头,老王家不是你外公外婆家?断亲断亲?你敢拿断亲说事,老娘就敢让天下人都知道你们钱老三当了官了,就不认穷亲戚了,让天下人唾弃他。”
张家婆子伸手就要去掐张氏。
张家大嫂怕她把事情闹僵,连忙把她拦了下来,小声嘀咕:““娘,你消消气,别忘了,正事,正事要紧。娘,小翠是一根筋,咱慢慢给她掰扯清楚才好。”
果然,张家婆子听了,眼咕噜一转,立刻熄了火。
接下来,婆媳俩先是分析老钱家人都是个傻的,有那么好的新种植法子居然不懂藏着掖着自己发家挣财,却无条件的交了出去。
然后又分析张氏太过老实、软绵、好欺负,又不敢要掌家权利,早晚会被欺负。
甚至将来六狗子也会被老钱家欺负。
婆媳俩口沫横飞的一顿描绘:似乎已经预料到,张氏母子俩被被老钱家扫地出门,凄惨落魄的情景了。。
所以为了他们母子好,他们只得让表妹小芳过来帮她。
“帮?啥,啥意思?怎么帮?”
张氏被俩人绕来绕去,脑中有点犯懵,有点反应不过来。
“你是个傻货,自家汉子拼死拼活当了官,挣了点家底,你自己没底气撑不起来,银子早晚被老钱家祸祸光了。
让小芳嫁过来,把掌家权拿捏在手,你和四狗子母子俩才有保障。”
“小芳嫁过来?小芳不是已经有了夫家有了娃了?”张氏几年没和娘家联系,偶尔爹和大哥偷偷来见过她几次,都是匆匆偷塞了几个铜板,也没提起家中的事,更没提外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