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
王府内众人喝彩,喜庆之色不言而喻,与众人不同,此时的赵昕独自一人坐于书房,神色复杂地看着桌上的圣旨。
赵昕咽了咽口水,再次拿起来看了看: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五子赵昕、淳良敦厚,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果郡王赵昕以册宝。立为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这是一份立太子的圣旨,不可思议的便是太子居然是赵昕,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事。
赵昕虽浪荡,但不是不明事理,此事是祸非福。
太子,国之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等身份,既非嫡子,又不受崇明帝看重,又岂会是赵昕这么个浪荡之人所能占据,他那四个皇兄又岂能善罢甘休,以前自个是个闲散王爷,自是无人问津,可如今是太子,一言一行自当为人所关注,阴谋诡计亦是如潮而来。
不要以为自个当了太子就能高枕无忧,需知自个并没有朝堂势力,举步维艰,最为重要的则是崇明帝对自己的态度。
以平素里崇明帝的冷淡态度,赵昕深知自个绝没有如此受崇明帝宠爱,唯一的理由便是自己成了崇明帝平衡朝堂之势的棋子……
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是一言九鼎的象征,说出去的话,那就是砸下去的钉,绝对不容许更改。就算后来明知道这是错的,那皇帝也不能改变自己当初的决策,这就是君无戏言。
因此立太子这件事上,皇帝必须要慎重。自己立的太子,一般情况下,含着泪也要让他登基称帝。
但这也要有前提,一般来说,太子都会有贤臣们保驾护航。
太子就是群臣心目中的储君了。这帮大臣们,会把储君当成未来的皇帝一样来看待。
本来大臣们对太子作为储君已经很习惯了,可你却要朝令夕改,随便换人来做太子,这帮大臣们自然不会答应,而且很多会宁死抗争。
其二,太子有外戚势力相助。
在很多王朝,废太子是一件吃力的事情,除了有大臣相助外,其实还有强大的外戚力量作为支撑。尤其是在两汉时期,废太子必须要考虑到外戚势力。
其三,太子本身根基很深。
有些太子不是你想废就能废掉的。因为很多太子,他们不是一两年的太子,而是数十年的太子,在朝中的根基很深了,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你想要废掉?谈何容易呢?
而反观赵昕,几乎三样不沾,唯一沾点的便是外戚势力,可赵昕的外戚势力大多淡出朝堂,皆是敲骨吸髓之辈,唯一能立足于朝堂的便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可王子腾终归是武官,文官方面无一人支持……
也就是说,若是崇明帝想要废了赵昕,只需暗示一番,朝堂官员便会附和,废他也只是一句话的事罢了……
从古至今,废太子的下场可没一个好的,能够苟延残喘已是万幸,再想过这种风花雪月的事更是难如登天……
此等“好事”,赵昕怎能接受的了……
屋外,元春挺着个肚子,带着众佳人焦急地站在屋外,赵昕独自在书房内已然一个时辰了,这让她们从兴奋变成了担忧,但赵昕已然下令,不让打扰,她们也只能静待。
宝钗见元春焦急,忙劝诫道:“姐姐,您还有着身子哩,还是放宽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