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小院,花月胧在围墙附近四处查看——她至今仍未明白,钟梨花到底是怎么离开顿舍的,即便离了顿舍,整座山大部分都是军营,带走一个大活人真的如此轻易吗?
她沿着墙根一寸一寸搜索,许文武与小莲则跟在她身后。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南墙檐处有一块掉落的瓦片,瓦片上还有半个不完整的脚印。站在后头的许文武也是内秀之人,瞬间就明白花月胧在想什么,立刻示意让小莲将东边的上锁的门打开。
三人绕到外墙,果然发现东南墙外有两排脚印。两排脚印一深一浅,蜿蜒通往后头的林子。
“这后面,是什么地方?”花月胧弯下身,伸出一根食指点了点脚印上的泥土,几粒黄色米糠粘在指头上。
许文武皱眉,看到米糠时似乎想到了什么,“穿过树林是军营的仓库,八月十三日正好运送了一批军粮进库。”
八月十三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
花月胧让小莲取来清水与海碗、几块短木板,从挎包掏出一袋熟石膏化开,一边浇在脚印上提取脚印,一边问道:“你们的军粮有大米?”
许文武摇头,“军粮以小米、面粉为主,不应有米糠。”
米糠是大米的谷壳,若军粮中没有大米,那就意味着脚印的主人去过碾米的地方。案发前一天,有人送军粮过来。这个指向,可以说是十分清晰了。
花月胧抬起头,未及发话,许文武已经心领神会,兀自转身出去招呼巡逻的小兵,让他们将八月十三日负责在各处道路守卫的士兵全部叫过来。
由于军营范围广大,很难设置围墙将整个军营围在其中,故只在重要的路口设置哨岗,安排卫队巡逻。
根据当日负责军营正门通道的士兵陈述:那日来了两个人,各架着一台车,一台车上有五石粮食(永明制,一石为一百斤),士兵看那两人脸生,还特地截下盘问了。而那两人则说原本送粮的弟兄回家探亲去了,他们是来替工的,还出示了军营向粮行颁发腰牌。士兵这才将人放了进去。直到换班,士兵也没有看到他们出来,不过,山中通道多,很多时候卸货后车辆轻了,走别的陡峭但路程更短的小路也是可能的,故士兵们也不在意。
除了正门的士兵外,其他道路的士兵也都说没有见过运粮车从他们那头出来。
偌大的运粮车,说消失就消失?到底是军营的守卫出了纰漏,还是确实存在一条大家都不知道的路径?许文武意识到问题变得十分严重,往小里说,是有人从看守严密的军营拐走了一个大活人,往大里说,是防卫漏洞,万一让敌人知道了,被偷袭就是掉脑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