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芸点了点头,把所有从库房搜集到的种子,全部堆在了光洁的奶白色地板上。
刚才忙着和改造炉谈话,还没发现这个改造炉的空间内部,竟然也是运用了折叠空间技术。
目测这里的空间面积,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
张寒芸为了更好的使用初级生物改造炉,查看了改造炉的使用说明书。
简单来说,改造炉因为仅仅是个初级的东西,所以功能不算特别多。
工作台只有两个可以同时工作,绿色工作台用于改造植物,蓝色工作台用于改造动物类生物。
改造炉每次改造一种作物的种子或者种苗,需要花费四个小时,改造动物类的,则需要花费八个小时的时间。
生物改造炉是超级生物改造系统的核心组件,所以会随着系统一起升级,届时改造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生物改造炉运行也是需要能源的,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汲取空间中游离的能量维持日常运转。
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宇宙中的通用能量块或者能晶。
目前系统级别太低,汲取空间中游离的能量效率太慢,又没有能量块足量供能,所以改造炉的能源跟不上,改造时间还会适当延长一到两倍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工作台都运转起来,一天最多也就改造完成四种生物。
按照张寒芸的计划,目前她只有改造植物的需求,那么每天也只能完成两种作物种子的改造。
张寒芸也不再磨叽,先把自己家的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放在了两个工作台上。
先设定好参数,把一种设定为优先,另一种就会在工作台排队了。
“请主人设定作物改造指令!”
机械音说完,操作面板上面就出现了操作提示。
张寒芸看着小麦显示的改造参数表:
作物:蓝星小麦
生长期:90天(蓝星时间,最多可以缩短二分之一,请设置)
需水量:灌溉50--70立方米/亩,成长阶段一共3次--4次。(可减少一半需水量)
耐寒指数:3℃--5℃(可在零下十度以上设置耐寒程度)
粒度:三到五毫米(此项和产量成正比,设置时互相关联)
产量:旱地300公斤/亩,水浇地700公斤/亩(产量可以上升两到三倍)
(以上纯属剧情需要,有瞎掰成分,大家别较真。)
张寒芸看到这个改造炉的界面,忽然满满的不敢置信。
这也太逆天了!
华夏的农业科学家袁平先生,为了解决华夏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以说几十年呕心沥血,才有了超级水稻和高产小麦。
而这个改造炉的功能,却也太逆天了,竟然这么容易就可以把这些农作物的性状进行大幅度的提高。
“系统,这个改造炉改造的植物,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寒芸不得不提出疑问。
毕竟是改变了植物性状。性状改变,就意味着植物的某些基因片段被改变了,万一弄个转基因啥的,可就得不偿失了。
某傲娇系统在一个不知名空间翻了个白眼。
“蠢宿主!生物改造炉目前的功能只有优化,还没开通生物融合功能,不会弄出什么面目全非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