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董记面馆固守一地,仅服务于周围两公里范围的食客,不要说长线竞争,就算是实际现实经营,在餐饮林立的四周,短期考量,也自然会有大量食客外流。
虽然,董记面馆每一步路,都算是和时事,走对了。
比如,率先开启线上定餐,把服务范围,由两公里,扩展到了将近十公里,这个措施,让董记面馆增加了大量的食客。
然后,又开辟了接宴请婚庆生日聚会的活儿,虽然也是餐饮范围,但肯定是属于扩大的经营范围,与传统酒店去抢生意。
正是这两个非常得当的措施,将董记面馆的年营业额,推向了历史至高点儿。
但之后,一系列事件的频繁打击,尤其是面食师团队的更换调整,让最基本,来钱最多最快的面食消费,几乎是直线下跌。
董记面馆,也由整个世界最赚钱的单体店面馆,变成了一家微利的面馆。
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却仅有了最大的名头。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
就这,也是得益于韩执敏的强大坚守,以及董承义老爷子二儿子董步云的加盟,不然,在发生了崔凌玉去世事件之后,还真有可能,董记面馆,就彻底混乱了。
如果:人员,大量流失,业务,严重锐减,从长远考虑的量化精准政策和《董记面食全谱》的食单,也全面退出,……
这种场景,简直无法想象。
那董啸、董承乾和董啸回来后,才真正是面对的一地鸡毛。
你这家面馆,就算是工资再比同行高,名气再大,位置再好,……可是,如果人心因为这一系列事情散了。
再聚回来,可就难了。
难度相当于,再重新造一个董记面馆。
……
李若玉不建议,董记面馆现在就复制三晋面食的模式,到处开分店,甚至一个也不要开。她觉得,现在是董记面馆,士气和整体外部环境,比较低落的时候。
如果说,之前董记面馆的竞争对手,只是三晋面食这些本土餐饮企业,但执行提价、量化精准政策后,原来的竞争对手不变的情况下,又新增了其他四大陆西方大陆、扶桑群岛、朝东半岛、澳新大陆众多的竞争对手。
而且,不管你怎么区隔和差异化,双面的竞争和冲突,已经形成。
这也是为何,过去几个月以来,董记面馆营业额爆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原来相当一部分稳定的食客,因为你突然普遍每种类涨价3元,他要多付出3元的成本,就跑到像三晋面食这样的本土餐饮店去吃饭了。
但另一方面,已经习惯在西方大陆、扶桑群岛、朝东半岛、澳新大陆面食餐饮店吃饭的,又只有极少数的,来董记面馆尝试。
可以说,目前正是董记面馆,重新养成食客的关键起步时间,万里长征前几步,步步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