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考场,张飞定在了城外的军营校场当中。
一方面,这个地方足够的宽敞。
可以容纳下这么多考生同时做题。
另一方面,也有了现成的安保力量。
可以非常轻松的抽调出足够的保障人员,以及考场的监考人员。
每人一个小桌子,再搭一个遮风挡雨的简易小棚子。
这就是张飞第一次科举考试的考场布局。
由于提前公布了考场的设置,以及他的使用方法。
因此,当张飞开始组织考生入场的时候。
并没有出现什么拥挤和踩踏的事件,都是紧张有序的排队进入。
随着“磅”的一声锣响,监考官们开始发放试卷。
很快,考生们也就看到了题目。
有人欢喜有人愁!
因为,张飞今年的考题竟然不是以往考核士子们的那种吟诗作赋。
竟然是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一下子,那些只知道空谈的人,不知道该怎么作答了。
无不作抓耳挠腮状。
只有那些真正体验过民生疾苦的士子,才心有所悟。
进而,就奋笔疾书起来。
一下子就形成了两个极端现象。
不错,这一次张飞不是要选拔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他要的是能够真正治理民众的人才。
如果这些人不知道实际情况,怎么能够在上任之后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呢?
当初在酝酿试卷的时候。
当张飞对蔡邕提出这个要求,也让他惊讶了好半天。
最后经过张飞的一番解释,才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于是也才有了这个“与众不同”的考核试题。
“这都是什么题目呀?”终于有人忍受受不了,站起来提出了抗议。
“是啊,是啊!”
“完全就不是我们读的经书着作里的内容啊!”
……
这个人的言论,也引得了一群有同样心思之人的附和。
蔡邕作为主考官,此时也正在考场坐视。
有些人的试卷让他欣慰不已,但是也有很多人的作答,让他眉头紧锁。
在他看来,这么简单的题目,简直就是送分题呀。
反而还没有写一篇文章有难度。
怎么到了这些士子这里,就正好反了过来。
平日里,这些人高谈阔论,那可都是说的头头是道。
怎么反而碰到一些小儿科的东西,全部都在这里抓瞎了呢。
甚至,有些人的回答,那简直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殊不知,有一点蔡邕完全忘记了。
他之所以认为简单。
是因为他有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
他是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的洗礼的。
期间不知道解决了多少的难题。
所以,试卷中的题目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一样。
但是坐在这里的这些士子,能和他一样吗?
有些人除了读书,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干。
题目中说的那些问题,他们能不能理解都是两说呢!
更不用说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了。
于是,他就开始反思了。
难道以前的教育模式,真的有问题吗?
为什么培养了这么多年的读书人,测量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呢?
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不是要明智,进而带领百姓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