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可跟谁说呢?事是凤公子惹来的,但非他本意,他压根就没异心,他要是贸然跟人抱怨,万一被人将话传到凤公子耳里,那就是原本没事,也生出事来了。
谨一又都跟在大教主身边,他要是跟谨一抱怨,等于是将话传到大教主耳中,他可不想大教主对凤公子生厌哪!
回头教主要是知道这事是他挑的,不剥了他的皮才怪。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跟张长老说一说了。
张长老是瑞瑶教的人,对教主是感恩戴德满心感激,虽与大教主一同长大,但他有儿有女,看事情绝对比大教主要更世俗些,就算他知道了自己心中埋怨,也不会往外传话,给教主夫妻生出事来。
所以刘二对着张长老可说是把心底积压的怨气,全都一吐为快。
正如刘二所想,张长老有儿有女,对世情比黎漱要明白许多,听了刘二的抱怨,他很理解的拍拍刘二的肩头。
“真是辛苦你了。”把这么多事全都积在心底,面上还不能显露出来,“没事,没事儿,以后啊!有什么事别搁心里头,跟哥说,你放心,哥听了绝对不会往外传。”
刘二听了直点头,张长老这话可真是说到他心崁里了。
跟在教主身边的人里头,除了自己都是女的,他总不能找春江她们说吧?更不能找凤公子身边的人讲,至于底下的人,完全不列入考虑。
不过之前也还好,就是来了赵国之后,连续遇上定国、冷门主这些人,才让刘二心头郁气散不出去。
张长老再拍他的肩,“凤公子既然无意,怎么不趁早打发了冷门主他们?”
“冷家倒还乖觉,自那回教主宴请冷夫人她们之后,冷夫人就已经改弦易辙,要给女儿另择佳婿,岑家嘛!他们那位二庄主近来行事越发张狂,已经到了直接挑衅岑庄主权威的地步,岑庄主忙着处理他,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女儿的事。”
张长老倒了杯香茗给刘二,刘二润喉停了半晌又道,“至于胥天门门主,他虽一心要把女儿塞给凤公子,但苏夫人母子等人,见识过荣国公府的富贵后,有心想把苏南殊许给荣国公的儿子。”
荣国公的儿子有嫡有庶,世子自是早早成亲了,苏门主之妹与荣国公夫人有夙怨,荣国公夫人能点头让儿子娶苏门主的女儿为妻?
刘二觉得有点难度,不过张长老笑着摇头,“咱们看戏的不怕台高,就是得看好戏才过瘾,你若觉得有难度,那咱们就帮着架柴呗!荣国公不是找人行刺大教主吗?他虽失宠于皇帝,但他还是高高在上的荣国公啊!”
一点实质上的损失都没有好吧!
在张长老看来,荣国公失宠于帝王,其实长远来看,对荣国公是有益的,他没本事,摆明了就是富贵闲人一枚,意图用帝王亲卫行刺一个江湖人,对外界来说,只彰显了荣国公的权势涛天,不然怎能动用皇帝的亲卫呢?
可在真正的权贵眼里,荣国公的作为不啻是找死,会用皇帝的亲卫,表示他自己手里无人可用,他一无实权国公借皇帝权势,对付一个江湖人?
传到他国只会让人耻笑,赵国皇帝的亲卫最大的用处,不是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而是被用来对付一江湖人?最好笑的是,他们还被这个江湖人打得落花流水,真是无用至极。
在赵国权贵看来,这,才是荣国公彻底失宠于帝王的主因。
你拿保护帝王安全的亲卫去对付一个江湖人,要是得手,有胜之不武之嫌,偏是输了,亲卫竟如此没用,连个江湖人都对付不了,还谈如何保护帝王?
荣国公只知埋怨亲卫们没用,没能帮他出气不说,还让自己失了帝宠。
却不知道自己早在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家,他找的亲卫们大多是与他家有往来,有交情人家的孩子,这些人虽是挂名亲卫,实际上就是来镀金的蹭个经验值,说亲的时候面上有光。
因此他们的武艺不过就是花花架子,但是被个江湖人打趴,这就让皇帝不能忍了,晾着荣国公的同时,这批亲卫们在家养伤时,统统被解了职,而且还被标记,日后亲卫不再用这些人家里的孩子。
来蹭经验值不是不行,但手底下到底得有点本事,一点本事都没有,挂闲职,没问题啊!你别给皇帝丢脸啊!知道自己没本事就躲着点,别净想着拿皇帝亲卫的名衔去替人撑腰仗势欺人啊!
要知道他们这么做,丢的可是皇帝的脸面,皇帝能饶了他们?
皇帝都不用说什么,眼皮子一撩,底下的官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些被撤职还被记档不录用的家族,能给始作俑者荣国公好看?要不是荣国公夫人一贯的好名声好人缘,荣国公的儿孙们早被人欺负惨了。
这些人家之所以没对荣国公府落井下石,全是看在宫里对荣国公夫人的态度良好,才没有动手。
再加上荣国公手里没钱,面上无光,很自觉得缩在家里不出门,要不然,他早就被人收拾了。
刘二对张长老说,“其实我是恨不得他能出门,不必咱们亲自动手,多的是人要对付他,可惜,荣国公夫人把人看得牢牢的,他自己也不愿出门,这才让他苟活至今。”
此外还得顾及威远侯,毕竟是威远侯的好友,而且荣国公会和大教主对上,也是威远侯之故,所以刘二还真不好明着出手。
再加上如今自家得借威远侯之力,募资兴建有间客栈,哦,还有货栈和商队,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与威远侯交恶。
但是荣国公敢暗算黎漱,不止刘二生气,就是黎浅浅和凤公子、凤老庄主也很生气啊!恨不得捏死荣国公咧!
可惜,不能动手!真是叫人扼腕。
张长老笑了笑道,“我相信,除了威远侯之外,大概所有人都巴不得荣国公早点去死吧?”
刘二闻言愣了下,心下一算,嗯,还真是。
贤太妃有孙子、曾孙子,对这个年纪老大,行事却远不如孩童不懂事的儿子,早就有点厌烦,早年放任儿子不学无术,是为保他的小命,以及自身的荣华富贵,这个世间没有儿子傍身的女人,日子实在苦啊!
她不想一辈子老死在后宫,儿子若是还没成亲就一命呜呼,她这个太妃大概只能重回后宫长住,要是儿子成亲后没生孩子就死了,她就得跟儿媳两个一起守寡,寡妇的日子难熬,不能穿红戴绿,还得清修度日,过得跟尼姑差不多的日子。
放着富贵不能享,这不是贤太妃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