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果啊,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读更多的书才能增强精神属性。”
林渊为自己感到惊喜,自习室进入了一场无声的竞争之中。
作为精神职业的强者。
王冬儿一心都是为了踏入高级学宫而努力。
她一直觉得低级学宫只是一个过渡,等到自己觉得时机成熟,自然会突破等级,去载酒榜争一争。
唯独林渊的出现,给她带来浓浓的危机感。
一个连30级都不到的新生,为什么能够屡屡创造奇迹。
况且一个人的精神属性有限,即便是她也无法长时间的阅读。
林渊已熬夜读过37卷,不可能继续读下去。
只要用精神耐久度将林渊爆锤即可。
很快。
王冬儿已读完了一卷,心情好了不少,精神也有些加强。
尽管微弱却也足以证明是自己的极限。
第二卷书翻开,并没有用太多的时间。
辅助系的藏书,其实就包括了丹药,灵器,阵法,符箓,御兽等几十种职业体系。
每一个职业体系里拥有各种分支,以及不同的转职方向。
譬如说战斗系的剑道,几乎每个剑道强者走到顶峰之后都可以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专职体系。
林渊见过的就有赤帝剑道刘起兮,天剑师叶青竹。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分支。
有的剑道职业擅长于御剑,打起来就是满天的飞剑,有的擅长巨剑,类似于刘起兮,大开大合。
还有的是刺客类型,一剑刺出,鬼神皆惊。
天书阁的藏书都有精神烙印,一个人读完之后,精神增强,自然也会被天书榜记录下来。
王冬儿只用了十分钟便读完了三卷,这在天书阁都算得上是极其优秀。
一楼的大厅里,天书榜悬空。
看榜的人已是热血沸腾。
“快看,王冬儿上榜了,她已读了五卷!”
加上王冬儿此前读的两卷,已是抵达了五卷。
这个成绩足以将大部分人一个月的成果打下去。
“可是林渊学弟已经读了45卷,除去原来的,他又新读了8卷!”
“你们说,他们俩是不是在竞争?”
“好像真有这个意思啊,该不会是因为林渊拒绝被包养,王冬儿想要报复负心汉!”
“啧啧啧,这个林渊让人既爱又恨呐!”
在场的几乎都是学姐学长,因为新生大多还在好奇的探索学宫。
很少有第二天就来泡天书阁。
林渊还真是头一个。
三楼自习室。
王冬儿没有时间看学生卡上的记录,她只知道要想击败一个对手,就必须读足够多的书,直到自己没有了体力为止。
拿起一本就读,大量的知识涌入脑海,辅助系的门道与基础对于战斗系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可是要想和辅助系更好的配合,保证自己的优势和安全,就必须充分了解。
只想着让辅助系为自己垫后的战斗系,迟早会为自己的傲慢付出生命。
生活系支撑着人类的基础,辅助系又将大厦托起。
战斗系则用力量,将这座大厦保护在身后。
没有了大厦里的资源,即便是战斗系也无法活下去。
“我已经读了十卷!林渊,你拿什么与我斗!”
王冬儿自己根本没有将林渊来之前读的两卷算进去。
现在已过去了一个小时。
精神烙印会不断磨练转职者的精神。
读的越多,速度也会越慢。
王冬儿能够一个小时读十卷已是很不容易。
不过稍微停顿片刻。
眼角余光瞥向林渊所在的方向。
只见林渊正在用紫元丹配合紫元粥服用!
“他居然不服用养神丹?”
王冬儿取出一瓶养神丹,服用之后,精神也慢慢恢复,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力量。
反观林渊。
哪有什么养神丹。
林渊知道养神丹这个名字还是因为看到了天书榜的描述。
天书榜一个月只给一瓶养神丹,20灵点。
这在学校看来是相当不错。
按照以往的规矩,一个月读上10卷左右就是第一。
而且时间跨度大,给一瓶养神丹就绰绰有余。
“原汤配原食,炼化速度更快了。”
林渊觉得紫元丹就是天生为他准备的。
这玩意不仅能疗伤,养气,还可以治愈精神力损失。
简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可如果有个旁人在此就会觉得惊讶。
紫元丹怎么可能修补精神!
“难道林渊根本没有精神方面的磨练?他的读书速度似乎没有变缓,而紫元丹并没有治愈精神的功效。”
此时的王冬儿完全顾不得去管林渊为何没有被丹药撑爆。
只觉得林渊的精神力没有半分减弱,读书速度依旧快到令人发指。
不得不将其归功于林渊的精神力本就强大!
“不可能,我是家族这么多年在精神体系中天赋最强的。”
“即使放眼轩辕学宫,也唯有高级学宫那几位能够与现在的我一决高下,林渊不可能比我强!”
王冬儿为什么会被保送,因为她早就晋升到了二转。
而这是一年前的事情!
一年来的修炼,磨练,精神力早已提升了数倍。
王冬儿敢断言,他们这一届保送生的三人绝对是历届最强。
尽管不知为何。
但家族的确在拼命给予小辈资源。
养神丹都当做紫元丹似的在供给。
她天赋绝伦,资源丰厚,家族底蕴深不可测,又有自己的无数努力,怎么会输给一个林渊!
输给他,岂不是意味着更没有被叶青竹看好的资格。
王冬儿迅速翻起书来,精神力再一次开始磨练。
不远处的林渊已喝完了紫元粥,不得不继续吃紫元丹。
反正能百分百吸收药效,还不会被毒性所影响。
林渊权当读书是娱乐,更何况还有经验拿。
「玩家日常检测到玩家正在读书,经验+15」
瞧瞧,给的不多,但是白给啊!
一个在绞尽脑汁,服用高级修补精神的丹药。
一个轻松惬意,时不时丢几瓶基础丹药倒在嘴里。
天书阁大厅。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