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舒跟黄氏提出要用这些红薯做红薯粉条的时候,黄氏十分好奇。
对于这个有很多点子又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惊喜的儿媳妇,黄氏想也没想,直接爽快的答应下来。
在现代的时候,楚云舒在组织里有个交情不错的同事,她就是川渝地区的人。一次聊天的时候,她跟楚云舒提起过怎么制作红薯粉条。
古代的大米是贵价的粮食,一般人家只能能吃得起糙米,若是想要制作白米粉条,必须要好几道工序磨成米浆,因此价格也不便宜。
红薯这样的食物,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很常见,有田地的,谁家都有可能会种上几个,用来包肚子填饥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对于大米,红薯的价格低廉,成本就降下来了。若是用它来制作粉条卖钱,肯定会有不错的销路。
大哥如今回到家里了,二姐也在家里,一家人总要找到吃饭的法子。
楚云舒的后奶陶氏,当初在分家的时候一块地也没分给他们家。
现在楚云舒她娘家没有田地来种作物,那么他们楚家的几口人就要重新找个养家的活计做了。
楚云舒想到她的爹娘已经搬到了人来车往的地方,院子和门口又宽敞,刚好可以做个小吃摊,给行人和旅人歇脚。
往来的人流量本来就多,想必这小吃摊的生意也差不到哪里去。
说做就做,楚云舒开始回忆起制作红薯粉条的方法。
做红薯粉条的第一步骤就是要把这些红薯洗干净切块。
虽然这两大袋红薯看起来量多,但是萧家的几个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这两大袋红薯上的泥土和杂质清洗干净了。
萧家切菜的菜刀只有一把,切红薯块只能分给一个人做。
楚云舒认为是自己提出的做红薯粉条,那么切红薯块就应该是她做。
正当她准备切红薯的时候,黄氏连忙道:“老二媳妇,你先别急。娘去跟隔壁几家邻居借几把菜刀,我们大家一起帮你,很快就能做好。”
说完,黄氏提了个竹篮出门,没几分钟就借到几把菜刀回来了。这也多亏她平时为人亲和,说话讲信用,在村里的口碑很好,所以村里人都很乐意借东西给她。
几人一起动手,没多久时间,一个个大小不均的红薯被切成了块,装在几个盆子里。
楚云舒昨夜耗费力气,此时有些气喘吁吁。
萧济用帕子给楚云舒擦了擦汗,问道:“云舒,这些红薯都切好了,下一步做些什么?”
楚云舒指了指院子一角的大石臼道:“萧郎,接下来我需要用石臼把这些红薯块磨成浆。”
“好,我来吧。”萧济主动说。
萧济的力气大,把这个磨浆的活全都揽了下来。
楚云舒端了一碗清水,时不时往正在磨浆的石臼里倒。因为边磨边加水,更能把红薯打细,这样能大大的提高出粉率。
“萧郎,你辛苦了。来,喝点水吧。”楚云舒端了一碗水给萧济,萧济用碗喝水,一饮而尽。
楚云舒半蹲下,低头检查石臼里的红薯浆液,发现这个浆液磨成这样已经可以用了,于是夫妻合力,把红薯浆液从石臼中倒到木桶里。
那么接下来就该过滤这些红薯浆液了。
楚云舒转头问婆母黄氏:“娘,我们家里有纱布吗?”
“有啊,娘给你找来。”黄氏走进灶房,从架子上找到了一块纱布,递给楚云舒。
楚云舒在磨好的红薯浆液桶里加适量的清水,用木棍把它们搅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