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刚刚你明明有机会除掉李重元,却为何匆匆离开?”
回到住处,阿如那终于问出了心中疑惑。
“多婆罗有句谚语故老相传,你可曾听过?”
鬼王并没有回答阿如那的提问,而是出言反问。
阿如那微微有些愣神,他不知鬼王为何突然抛出这个问题。
稍加思索,阿如那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多婆罗历史悠久,民间俗谚颇多。不过,若论最出名的,当属那句“大帝临世,皆为侍奉。”我曾向许多人打听过,却没有人说的清楚。不知鬼王指的可是这句?”
“大帝临世,皆为侍奉。”
鬼王口中不停的重复这句神色一片凝重。
“若干年前,人族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没人知道他从何而来。他带来了粮食的种子,又教会了人族耕种之法,让人族免受饥饿之苦。人族将他视若神明,共同推举他为首领。在他的带领下,人族愈发的兴旺。从此以后,人族不再信奉神明,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神。”
讲到这里,鬼王便打住话头,整个人似乎已经沉浸在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
“这个传说我似乎也有耳闻。后来天族对人族的表现十分不满,频繁降临灾祸,想要通过这样的惩戒重新获得人族的尊敬。”
“没错。后来人族在那人的带领下与天族展开了大战。虽有几次小胜,,可最终还是以人族的惨败而告终。那人为了挽救人族,主动赴死。天族为了震慑人族,将那人的身体剁成几块,魂魄也打的四处飘散。一部分人族将他的躯干抢回,乘船出海,却被天族将船只打翻。危急关头,那具躯干却突然化作高山,让人族转危为安,从此定居在那座高山上,这便是多婆罗人的由来。”
阿如那听的目瞪口呆。自己虽然在多婆罗待了数年,可时至今日,才听说这个典故。
“你的意思是,多婆罗人与欣朝人同宗同源?”
“没错。多婆罗人的祖先曾经对着摩苏山发誓,若是有一天那人归来,全体多婆罗人都是他的奴仆。”
“难道李重元会是那个人的转世,因此你才没有痛下杀手?”
“时过境迁,这句谚语早已没了当初的约束力。我此生已决意要侍奉恰卢国王,不会认第二个人为主人。所以不管李重元是不是那人的转世,我绝不会心慈手软。刚刚我之所以没再动手,是因为我心中有了怯意。”
鬼王神色自然,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刚刚的一番话而感到羞愧。
阿如那不自觉的瞳孔收缩。
心有怯意,便没了全力进攻的勇气。高手对决,若是畏首畏尾,必败。
“可惜!”
“我之所以没出手,还有一个原因。你可还记得白天见到的那个小孩?”
“你是说坐在马车上议论我们的那个?”
“没错。你可发觉,那个小孩有什么不同?”
阿如那仔细回想,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只得摇了摇头。
“若是把那小孩与李重元放在一起,再仔细想想。”
“我明白了。”阿如那终于恍然大悟,“那个小孩与李重元长的几乎一模一样,八成是李重元的子嗣。”
“李重元一生孤苦,身边早已没了任何亲人。如果那个小孩果真是他的子嗣,我们把他抓来,李重元还不乖乖就范?”
“妙极!李重元深夜来此,怕也是来寻找那个小孩。我这就外出寻找,以免让他捷足先登。”
讲完,阿如那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屋子。
“屋外酷热难当,阁下还是进到屋中为好。”
鬼王突然对着窗外喊了一声。
“哈哈哈,鬼王果然好耳力。”
话音刚落,一个身影自窗外飘然而至,径直坐在了窗边的椅子上。
“阁下听完我刚才的陈述,有何感想?”
“大帝临世,皆为侍奉。鬼王违背祖训,将来有何面目见祖先于地下?”
那人神态自若的看着鬼王,目光如电,仿佛能看穿人心一般。
“阁下弑父背祖,与我又有什么分别?”鬼王忍不住反唇相讥。
“哦?难道鬼王知道我是谁?”
鬼王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看来只有我们联手,杀掉李重元,才能达成各自的心愿。”
“李敬一,我何时说过要与你联手?”
“你敢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