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完元朝之后,接下来进入的则是明朝作为华夏整个历史阶段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族民族政权,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特别是在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方面,明朝的继承制度是最为完善也是最为安定平静的。
明朝在宗法和祖制这一条线路上面做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甚至在众多的历史朝代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相信宗法祖制。
首先作为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本身在政治制度上面的追求所追寻的,则是对于明朝传统家族宗法制的发展。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老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古代的宗法制度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之高甚至对于继承制度的要求也非常要求。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长子就是整个家族最大的继承人,这也使得太子朱标在整个历史上被称为历史上最为稳定的太子爷,同时也成为了当时洪武时期的副皇帝。
只可惜这位副皇帝的寿命实在是太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最终朱元璋为了能够稳定整个朝堂之中的发展,最终深思熟虑之下,还是选择了立自己儿子的儿子为皇帝。
按照当时的朱元璋的意思是,自己这个皇位只能朱标这一脉继承。
只可惜,历史的轨道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作为继承者的建文皇帝的整体的实力可以说并不是特别的强,同时在宗法制度的要求之下开始了原本不属于历史规格的改革。
恢复井田制和周朝的礼法可以说是完全规避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原本的社会制度上面去开倒车,这也引起了非常多的人的不满。可以说就连一直以来都支持的文官集团,在最后也放弃了这位被儒家思想所祸害的皇帝。
最终朱棣通过了靖难之役成功的登上了皇帝的位置,而在成功的登上了皇帝的位置之后,在选择继承人上面朱棣开始犯难了。
朱棣总共拥有着三个嫡子,而这三个嫡子之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明仁宗。
朱高炽作为历史上在位时间并不算长的皇帝,但是他在整个明朝的执政时间是非常的长,甚至当时的朱棣在外征讨北方的异族之时负责朝堂政务的就是朱高炽。
可以说,朱高炽在管理国家和后勤方面的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但是朱棣确实是对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非常的看好。
毕竟朱高煦的本人其实在带兵打仗方面非常的像年轻时候的朱棣,而作为长子的朱高炽本身长得非常的肥胖,这也让当时的朱棣对其并不是非常的满意。
甚至用世子多疾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当时参与造反的朱高煦,给朱高煦带来了一些新的渴望。当然这些渴望最终也成为了后来明朝内部的一大问题。
朱棣是非常喜欢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按照当时的藩王制度,每当藩王成年之后,都需要到自己的藩地,而作为当时朱棣最喜爱的儿子朱高煦竟然可以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