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桥冒几步跑到桌案前,拿起自己刚刚所写的矫诏跟杨凡的比对了一下,竟然一字不差。
桥冒傻了,手腕有些发抖,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
下意识他认为是杨凡抄写他的矫诏,可转念又一想,杨凡的诏令从几天前就已经从白波谷发出了,如果说抄写的话,那也是自己抄写杨凡的才对。
桥冒一气之下,把自己写的那份诏令撕得粉碎。
…………
曹操原本想逃回老家谯县,到了半路途中,他改变了主意,转道去了陈留。
陈留是中原大地的腹心,面临河南府,背靠故乡谯县,西进可以向洛阳进兵,往东可退向齐鲁大地,再说陈留太守张邈是他的故交好友,曹操马上写信让家人迁移到陈留。
抵达陈留后,曹操劝说父亲散尽家财招募兵勇,要起兵讨伐董卓,此举得到所有人的一致拥护。
曹操刚把队伍召集起来,曹洪从外面推门走了进来,“主公!杨凡派信使求见。”
“杨凡?他派人来做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对杨凡曹操一直看不透,急忙摆手,“让信使来见我。”
时间不长,信使昂首而入,见到曹操,拱手一礼,朗声道:“我家主公已在河东举起义旗,决心伐董,这是三公的诏令,请曹公过目。”
“什么?你说杨凡已经在河东举起义旗?”曹操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太匪夷所思了,杨凡出身草莽,贼性不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正义感了。
哪一次杨凡出手,都是无利不起早。
跟何进索要军马、抄没十常侍的家产,甚至还把董卓的三千军马洗劫一空,前不久还占了潼关狠狠的敲诈了董卓一笔,这样的一个人曹操很难相信他能有多高的政治觉悟。
曹操心里说不出的别扭,明明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号令四方的发起者,却被杨凡抢了风头。
曹操很懊恼,很憋气,匆匆打开书信,看过之后,脸上的表情非常的难看。
当天夜里,鲍信和张邈都赶来了,两人也接到了杨凡的诏令。
鲍信看向曹操,问道:“孟德!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曹操脸上挤出一丝苦笑,颇为无奈的说:“还能怎么办?难道要把兵将就地解散吗?当然是起兵响应了!”
“起兵响应?孟德!你没开玩笑吧,难道要让我们听从杨凡的号令吗?”
鲍信恨的牙根发痒,他无时无刻不盼着除掉杨凡,为死去的两个兄弟报仇。
张邈也叹息道:“谁都知道杨凡出身黄巾,到现在依然野性难驯,若听他的号令,天下诸侯的脸面要往哪里搁呢?”
曹操义正言辞的说:“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不要再争执了,我意已决,明日卯时出兵,再说了,杨凡远在河东,即便我们响应他的号召,他也休想对我们指手画脚,颐指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