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教众、五六万将士,全部行动,河东顿时一片繁忙景象,这种事情张宁最高兴了,日夜不停的带着女兵奔波忙碌,帮着附近的百姓搬家滕屋,准备御寒所需的被褥厚衣。
贾诩建议杨凡把治所迁到安邑,现在杨凡兵强马壮,没必要一直鬼缩在白波谷,安邑原本就是河东的治所,距离潼关也更近一些,不仅便于管理河东,也方便杨凡出兵夺取潼关。
杨凡经过一番考虑,答应了,但白波谷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杨凡绝不想轻易放弃,留守了五千名将士,必要时白波谷就是杨凡的藏身之地,来再多的敌人也不用担心。
杨凡派出十几波斥候,密切关注董卓的消息。
一连几日,从函谷关到潼关这段路通行的都是百姓,队伍中自然少不了西凉兵的身影,谁如果走的慢了,或者稍微有些抱怨,西凉兵非打即骂,下手毫不留情。
迁移的百姓,人海如潮,艰难前行,一路走,一路哭,一家哭,家家哭,哭声震天,怨声盈野。
大人哭,孩子叫,从洛阳到关中,路途遥远,崎岖难行,百姓可遭了老罪了,不知多少人把命丢在半路上。
百姓们走着走着,身体乏累,粮食没了,肚子饿了,走不动路了,可西凉兵毫不理会,谁如果走慢了,不想走了,迎接他的必然是西凉兵凶狠的皮鞭和喝骂,即便有人倒下,咽气死掉,也没人理会。
董卓的大队人马始终没有出现,贾诩猜测董卓一定是留在最后,防备盟军追击。
董卓的确是这么做的,虽说杨凡已经让出了潼关,可杨凡的兵马毕竟在河东盘踞多年,加上皇甫嵩和盖勋这两个人又都是耿直顽固的强硬分子,董卓不敢掉以轻心。
他派郭汜镇守虎牢关、赵岑镇守汜水关,樊稠领兵坚守孟津渡口,随时防范盟军的进攻。
直到洛阳城的百姓全部被迁走,董卓才稍稍的松了口气,接下来,董卓亲自率军裹挟着文武百官和天子,浩浩荡荡离开洛阳。
虽说很想把洛阳城一把火烧掉,片瓦都不想给盟军留下,可董卓不得不改变主意,等顺利回到关中,一切确保万无一失,再下令焚烧洛阳。
“报——”一名斥候急匆匆的来到安邑,冲进了太守府。
“怎么了?有什么新情况?”杨凡面色冷峻,执掌黄巾多年,身上自然而然的就会散发出一股上位者的威严和气度。
“启禀主公,洛阳城的百姓几乎全部通过潼关。”
杨凡拍手称赞,“好!传令三军,马上集结!”
杨凡暂时没有安置百姓,必须先把潼关夺过来,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不到一天的功夫,将近六万大军,全部集结完毕。
徐晃、管亥、周仓、黄忠、太史慈、马奎都到齐了。
这种事太史慈干劲十足,虽说没有正式加入杨凡的队伍,但讨伐董卓,为民除害,压根就不需要任何的鼓动,太史慈做梦都想亲手宰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