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愁眉不展,暗暗替河东捏了一把汗。
皇甫嵩在这个时候用兵,恰恰是杨凡后防最空虚的时候,等于直接掐住了杨凡的命脉。
裴潜劝道:“主公!不如咱们分出一部分人马回援,当务之急保住河东要紧,若是被皇甫嵩拿下安邑,后果不堪设想。”
杨凡用力的摇了摇头,铿锵坚定的说:“铲除董卓,是为了天下的百姓,是大义所在!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我们,我如果此时退兵,必然被天下人耻笑,再说正因为各路诸侯迟疑不前,我们才更要奋勇进攻,我可不想便宜董卓老贼!”
贾诩点点头,赞同的说:“主公说的极是,一旦退兵必会授人以柄,别人会说我们只顾私利,并无公心,依我看,皇甫嵩是在声东击西,绝不会强攻安邑,他只是想引诱徐晃出兵,虽说潼关固若金汤,有绝佳的天险可以依仗,但我要提醒主公,由关东进兵关中,潼关易守难攻,可从关中攻打潼关,则是易攻难守,主公不可不防。”
潼关的地势有个鲜明的特点,毗邻华山,地势由高到低,一旦从华山进兵,就像从高处往低处决堤放水一样,优势非常明显。
或许是忌惮徐晃的兵力,毕竟有两万大军驻守潼关,即便有地理上的优势,皇甫嵩还是没有直接进兵。
裴潜恍然顿悟,连忙点头,“文和言之有理,既然是董卓下的旨意,那必然只有一个目的,董卓要让皇甫嵩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潼关。”
其实,这份旨意是李儒的提议,迁都的时候李儒并没有完全信任杨凡,便早早的让董卓下了旨意,交给先锋大将李蒙。
只要潼关出事,李儒便让李蒙去见皇甫嵩和盖勋。
李蒙盲目自信,直到在杨凡手里吃了败仗,才意识到杨凡不容易对付,急忙去求助皇甫嵩和盖勋。
盖勋铁面无私,断然拒绝出兵,可皇甫嵩却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皇甫嵩很清楚,自己出兵就等于是在帮助董卓,可那毕竟是天子下的旨意,早把忠诚融进到骨子里的皇甫嵩,经过一番犹豫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出兵。
皇甫嵩认为自己是在向朝廷尽忠,却被董卓当枪使,为其所用,助纣为孽!
汉末第一愚忠的名将,非皇甫嵩莫属!
而皇甫嵩的能力,恰恰又非常的致命,可以说现在杨凡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
连续两日无休无止的猛攻,函谷关守军死伤四千多人,杨凡也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函谷关依然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夜里趁着大伙休息的时候,杨凡带着卫队来到城下。
明月高悬,本是舒朗清心的夜色,但扑鼻的血腥味随风飘来,让杨凡皱了皱眉头,心中忧急如焚。
因为消息闭塞,袁绍他们的表现,杨凡并不知情,但据他猜测,别的关口一定还牢牢的掌握在董卓的手中,不然西凉兵早就全线退守洛阳了。
只要有一处关口被攻破,八关天险便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