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剩下的众人,杨凡目光冷峻的说:“管亥!周仓!你二人领兵一万,前往孟津渡口,剩下的人随我返回函谷关。”
“领命!”
杨凡选出几十名精干的斥候,负责随时传递消息,任何一处关口一旦遇到敌情,都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其余三处。
天黑之前,杨凡便赶回了函谷关。
现在函谷关的守军有一万六千人,其中有一万人是西凉兵的降兵。
稍稍歇息了一会,杨凡把人聚在一起,商议军情。
杨凡心情急迫的说:“若盟军一鼓作气,领兵猛攻洛阳,我自然责无旁贷,可是现在盟军毫无进取之心,我们不得不分兵拒守,战斗必然会陷入僵局,你们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裴潜率先发言,“请主公速速发兵,增援潼关!只有确保没有后顾之忧,粮草辎重才能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到那时,哪怕打上一年半载,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早在讨董之前,杨凡便命人大量购买粮食,又从董卓的手里敲诈了一千万斛的粮食,这年头,无论哪路诸侯缺粮,杨凡也不会为粮食发愁。
现在大部分的粮食都囤积在白波谷,如果不能把碍事的皇甫嵩击败,事情就会非常棘手。
贾诩和荀攸也都赞成回兵救援潼关,因为洛阳这边杨凡现在根本插不上手,董卓一时半会又不会突围,四处险关短时间内不会有战事发生。
杨凡经过一番斟酌,把波才留在了函谷关镇守。
转过天来,杨凡便率领一万人马,火速赶往潼关。
从函谷关到潼关,道路崎岖,山道难行,路程又不近,六七百里路,即便都是骑兵,也难以发挥出速度上的优势,每天只能走一百多里路,在路上整整耽搁了六天。
刚刚来潼关关下,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一下子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大家暗暗替潼关捏了一把冷汗。
杨凡没有直接进关,从关墙上唤过一个校尉,那校尉一眼就认出了杨凡,激动的都快哭了,急忙打开城门跑到杨凡的马前。
“主公!你可算是回来了,皇甫嵩领兵猛攻了十多天,我军伤亡惨重,现在只剩下四五千人。”
“四五千人?”
杨凡登时整个人僵在原地,他当初留给了徐晃两万人马,现在却只剩下了四五千,滴血的事实让杨凡震惊不已,一时很难接受。
“主公!形势紧迫,我们应该马上进入潼关,帮徐晃抵挡皇甫嵩。”李肃急忙劝说。
荀攸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主公!一旦我们进入潼关,即便兵力增加了不少,也很难改变局势,皇甫嵩居高临下,以上攻下,优势非常明显,徐晃能坚守这么久,其实很难得了,我们应当……”
荀攸话才说了一半,手就被杨凡抓住了,杨凡兴奋无比的说:“公达!你刚才叫我什么?”
荀攸笑了笑,又重复了一遍:“主公!”
杨凡激动的差点跳起来,嘴里喃喃的说:“真是没想到啊,你这颗铁石之心,总算是融化了。”
盟军的表现彻底让荀攸寒了心,杨凡的表现比他们不知强出了多少,即便杨凡心里不认可朝廷,可他毕竟愿意拯救苍生,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