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似乎早就猜到杨凡会这么说,接着说道:“既然主公决心已定,现在孙坚、曹操、刘备虽然有心讨贼,兵力却过于单薄,根本指望不上,其他诸侯就更不用说了,那只能靠主公自己了。”
“靠我?文和是想让我带兵攻打洛阳吗?”杨凡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这个办法就不要再提了,我若孤身攻城,关东诸侯看我的笑话不说,最后等我元气大伤,他们就会趁机吞并我。”
贾诩诡秘的笑了,“主公!打仗并不是非要冲在最前面,还可以站在最后面,你每次率军打仗,队伍里不都是有专门的督战队吗?”
“督战队?”
督战队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监督士兵的表现,对那些畏缩后退的士兵,当场严惩,甚至会就地击杀。
杨凡一脸困惑的盯着贾诩,“此话何意?”
贾诩解释道:“关东诸侯没有进取之心,又没有人能约束他们,无规矩不成方圆,主公何不自领督战之责,对他们予以节制。”
“你让我监督关东诸侯?”杨凡惊得两眼圆睁。
贾诩把手指向沙盘,“现在主公已派兵守住了孟津渡口、虎牢关、汜水关和函谷关,这就好比队伍打仗时的督战队,我们守在最后面,盟军打还是不打?我们管不了,但是能不能让他们退兵,能不能让他们往前线运送粮草,我们却能说了算,就凭这两点,主公便可掐住关东诸侯的命脉。”
杨凡听完之后,顿时两眼一亮,“文和!你说的固然有几分道理,可关东诸侯兵力不下三十万,一旦我切断他们的退路,禁止他们运粮,他们必然会被激怒,若掉过头来跟我作对,后果不堪设想。”
打仗杨凡不怕,跟关东诸侯为敌,也不算什么大事,可现在他的首要目标是董卓,跟关东诸侯打起来,那不全乱套了吗?
再说兵力对比,杨凡也完全不占上风,关东诸侯聚众三十多万,杨凡这边新兵老兵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五六万人。
贾诩不以为然的说:“主公多虑了,关东诸侯各怀鬼胎,互相猜疑,即便真的翻脸,他们也不会齐心跟主公开战的,再者说,虎牢关、汜水关、孟津渡口有天险作为屏障,关东诸侯即便大举来攻,我们也可凭险据守,让他们难越雷池一步。何况这次起兵伐董,大家的目标是董卓,冒然跟主公翻脸,擅自跟我们开战,道义都在我们这一边,关东诸侯必然有所忌惮。”
在贾诩的建议下,杨凡让人写了一封《告天下万民书》
:董卓弄权,浊乱海内,百姓汹汹,民怨沸腾,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举旗伐董,一心铲除国贼,拯救天子和万民于水火之中,此举乃是民心所向,顺应天意。
可举兵以来,除了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河东太守杨凡等少数几路诸侯不怕牺牲,奋勇表现,其余诸侯枉顾万民厚望,不思进取,空耗百姓供给的粮草,整日置酒清谈,令人痛心!让人寒心!
关东诸侯曾发下重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为了早日诛灭董卓,为了不负万民所望,必须对各路诸侯予以节制,凡虽不才,愿暂代大将军之职,行督战之责,人无信不立,既然各路诸侯自愿立下誓言,就必须坚决的履行职责,努力向前,奋勇杀贼!
自即日起,不灭董卓,各路诸侯皆不能退兵,哪路诸侯再无所用心,不发兵攻城,禁其粮草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