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次日,东方宇在别人午憩的时候,一人到湖边读书。
他自小跟着家里武师习武,午间基本没有休憩过。
“这位小友,我听你读书已有一炷香时间,怎么别人都在休憩,而你却在此苦读?”
一道声音从不远处的大石后传出。
东方宇被吓了一跳,连忙问:
“敢问何人在此?学生东方宇。可否出面说话?”
片刻后,东方宇看到大石后走出一人,年纪五旬左右,儒雅有风度。
左手拎着一个鱼竿,右手提着一个木桶。
东方宇看此人应该书院的夫子,忙上前行了一礼,说:
“学生东方宇,字长风,见过先生。”
“不用多礼,我今日也是无趣,特来垂钓片刻。可惜鱼儿都被你的读书声给震跑了。”
此人说完哈哈大笑。
“惊扰了先生的雅兴,是学生的不是。”
“无妨,老夫姓李,长风小友,可否坐下陪老夫闲聊片刻?”
“学生从命,李老您请坐。”
东方宇说完,指着自己原来坐的地方,邀请李老坐下。
“小友,你日日辛苦读书,可为何?”
李老坐下后,问了东方宇一个问题。
“当为大月之崛起而读书。”
东方宇想了想,回了一句经典的话。
李老闻言一怔,他之前听过不少人说读书目的。
为名,为利,为亲人朋友,甚至为朝廷效力,都有听过。但是这句话,却第一次听到,大为震动。
“那你可否想过以后为官?”
“学生想过,也希望入仕。要为国为民计,没有权利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
东方宇比较诚实的回答。
“那小友认为,什么样的官,才能被称为好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学生谓之好官。”
听到东方宇这么说,李老这次彻底被震撼住了。
“小友一席话,让老夫觉得虚度光阴数载,果然是后生可畏。”
“李老您抬举学生了,学生愧不敢当。只是心有所想而已。”
东方宇不卑不亢的答道。
他心里感觉到这老头应该不简单。
“老夫不打扰小友读书了,先回去了。哎,人老了,真的不如后生了。”
李老说完起身,嘴里还一直嘀咕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东方宇只当这是一个插曲,没有在意。
又过了几天,在一次下学后,王夫子叫住了东方宇,说李山长找他,让他去一趟。
说话语气中带着不经意的赞叹。
东方宇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也没有多问,回答了一句“是,多谢夫子告知”,随后就朝李山长家走去。
边走边思考李山长找他做什么?说是坏事,近期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啊?
难道是为了中秋休沐那回,在学舍中饮酒?
要说好事,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啊?,只是诗会得了童生组头名而已。
做的诗也不是千古绝唱,只是比其它人好那么一丢丢。
算了不想了,爱咋地咋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伸出脖子挺着就是了。
嘴里一路嘟嘟囔囔的走到李山长家,问了下院子中小厮,按照指引走到书房前轻轻的敲了两下门。
“进来吧”,屋里响起来一句熟悉的声音。
进屋后看到书桌前坐着的李山长,竟然是湖边遇到的老者,怪不得声音那么熟。
东方宇不急不躁的上前,行了一个学子礼,说:
“学生东方宇拜见山长,不知山长叫学生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