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奶茶还没出炉,对面的喜堂已经布置完成,事先放在外面的音响,开始播放起了欢快的喜乐。
一段音乐结束,音响里响起一段轻快的女声,
“欢迎大家来到《宋代婚俗》展示摊位,今天将由我们中医学院的二十几位同学共同向大家展示,宋代结婚仪式中的部分。
在过去婚礼一般的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但在宋代的时候流程简化,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
在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
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通资财是在通婚书上除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外,还要写明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十分明显。在亲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
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
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
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
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闹洞房”的前身。
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坐在对面的凌小小听着音响中那不急不缓的声音,唇角微翘,赵雨萌这声音真好听,如果不是做了医生,她完全可以去做个配音员或者主持人嘛。
“下面请大家观赏的就是宋代婚礼礼仪中,拜堂的具体环节……”
语音落下,音响里再次响起一阵喜乐声,瞬间就把气氛烘托了起来。
所有人都有喜欢凑热闹的属性,随着音乐声,婚庆礼堂外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看热闹的同学。
当看到里面所有人都精细妆容,华贵衣服,甚至有扛着摄像机的大哥在一旁不停的拍,大家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这该不会是把那个剧组搬过来实拍了一段吧。
还别说,这脑补的还真有点道理,道具布景是是剧组师傅帮着搭建的,服装是剧组借的,妆是请化妆师老师化的,就这演员是自己的,可不就是大半个剧组了。
因为事先也是排练过的,众人也都预想到了会被围观,所以倒也都很淡定。反正今天自己都这么美了,不给别人看,那不是白弄了。
音乐结束,拜堂礼仪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