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回营,给多尔衮讲了一路的见闻和李自成的要求。
多尔衮听后满脸疑惑,心想李自成怎么会提这样的要求。
他心中甚至怀疑是范文程把洪承畴这个条件加上去的,毕竟前段时间洪承畴刚刚得罪过范文程。
但听范文程言之凿凿,多尔衮只能信他,接受是李自成临时起意这个事实。
但洪承畴,多尔衮当然是不能给李自成的。原因不是他对洪承畴有多深的感情,而是洪承畴有用。
论对明地的熟悉情况,无人能比的上洪承畴。每次向他咨询,多尔衮都能受益良多。
同时,范文程的影响和能力太大了,难免恃宠而骄。就如上次,他竟然直接当众指责多铎。
一个奴才,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多尔衮现在逐渐放开对洪承畴的限制,让他参与军机谋划,就是为了分范文程的权利。
好让范文程知道,不是大清离开了他就不行。
这时正需要洪承畴呢!怎么能让他随意离开?
此外,洪承畴一个已经归降大清的人。如果李自成提出这个条件,大清就答应,那大清的尊严何在?
那些已经投靠大清的明军将领和官员会怎么想?
因而,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能交出洪承畴。
至于不交出,李自成会不与大清合作,那也没关系。本来就是为了误导李自成,没打算与之合作。
范文程看向多尔衮,“摄政王,那此事?”
多尔衮沉思片刻,咬牙道:“拖!拖到形势变化再说。另外,可以把多铎大军秘密调回来了。”
范文程眉头微蹙,“摄政王,此事是否要重新考虑一下,李自成的大军没有那么容易被击败。”
多尔衮摆手,“此事不用多言。你说的都对,本王也想等下去,一直等到李自成和明军两败俱伤。但你也知道,我军粮草没那么多。等下去,还不知道垮的是谁呢!”
多尔衮顿了一下,看向范文程,“范大学士,李自成的闯军再强,也不是我军的对手。即使损失大一点,但只要能击败他们,一切都是值当的。就像洪承畴说的,我大清得先立威,对天下百姓,所有汉人立威。”
范文程看多尔衮已经打定主意,再劝效果也不大,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道:“摄政王,若行此事,还得谨慎以对,务必一击彻底打款闯军,将我军的损失降到最低。”
多尔衮笑了笑,“这个自然!”
不打算送洪承畴去李自成那里,但这不妨碍多尔衮借此拉拢洪承畴。他对洪承畴说了李自成的要求,并说自己已经拒绝了。
洪承畴满心感谢,就差点直接跪下感恩戴德了。
一副君臣相得益彰的戏码。
阿济格的大军已经在临沂城下待了十日。
这个时代,属于冷热兵器交汇的时代。有火炮的存在,使这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永不陷落的城池。但火炮的普及率太低,而且多笨重,不好携带,导致攻城战又非后世那般容易。
清军绕过山海关,使其进入中原的距离拉长了三四倍,清军虽然有火炮,但不可能将他们运来。
因而,即使是多尔衮那里也没有什么火炮。
崇祯皇帝又提前下令将各关口红衣大炮运往京师,使清军在破城之后也得不到巨型火炮。
阿济格追击千里,更不可能有什么火炮。
这时要想破城,只能一点点的攻,一点点的磨,磨掉对方的锐气和兵力,然后才能破城。
这几天,阿济格就一直在忙这个。他先是下令在北城外挖土添河,阻断北?河向护城河注水。
同时,让手下士卒到处搜刮百姓,无论男女。
从中招募各种工匠,给予重赏,让他们制作投石机和云梯等攻城器械。毕竟,阿济格一路上抢劫无数,不缺金银。
在金钱的蛊惑,和阿济格的不断催促下,攻城云梯、撞车等攻城器在短时间内便制作了许多。
而清军裹挟而来的百姓更多,有近十万之众。
他们缺吃少穿,日夜嚎哭不止,令城中军民心绪难安。
这一日,天刚明,清军大营便方向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战鼓声。
在近千清军的驱赶下,数千百姓哭哭啼啼的向着临沂城缓缓走来。
这其中有些青壮,但更多的是老弱和妇孺。
阿济格站在阵后,脸上带着奸诈的笑。
他旁边立着的一个白甲将领轻轻的摇了摇头,“英亲王,这些人攻城无用,何必让他们白丧性命?”
白甲将领名叫巩阿岱,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
阿济格冷笑着看了他一眼,“怎么,巩阿岱,你又心软了?”
巩阿岱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军中粮草紧缺,拖的越久对我军越不利。没必要用他们浪费时间?”
阿济格嘿嘿笑了两声,“收起你的那种心思吧!你仔细看看眼前的临沂城,城高墙厚,防御完善,怎么可能短时间攻破?”
巩阿岱疑惑的看了阿济格一眼,“那您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