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算啊,有很多人记录过他们的故事,而且还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戏曲和谱子流传下来。”
周蓉只是下意识的说了个梁祝,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上次她和骆士宾探讨过,可听到骆士宾的质疑后她马上就给了个肯定的答案,在文学上她绝不认输。
“好吧,你说是就是吧!”
“等等,你这眼镜是从哪来的?你近视吗?”
“不近视,这是我的习惯,无论是看书还是讨论文学我都喜欢戴着,这样能让我更专注。”
“...好吧,骆士宾你可真怪。”
骆士宾对周蓉耸耸肩没有回答她,瞥了一眼二狗后嘴角就再次扬起笑容。
有二狗这个作弊器在,周蓉就算读多再多书都没用,难道她的知识储备还能超过二狗的数据库不成?
当视网膜上已经被投影到梁祝所有相关的内容后他就重新看向周蓉。
“蓉儿,那咱们开始?”
“好啊,你先来说说大致内容,我看看对不对。”
“好吧。”
骆士宾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后就微微眯起眼。
“首先这个故事不是贫民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贵族。”
“虽然也有人说祝英台是东晋人,而梁山伯是明朝人,只是死后合葬在一起,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不成立。”
“因为唐初梁载言在《十道四番志》中就有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说明两人不可能有哪一个是明朝人,之后唐宋也有不少梁祝的记载。”
“其次,梁祝在西晋时民间就有流传,所以我更倾向于他俩都是西晋人士,而非后人杜撰故事中的东晋。”
“说他俩都是贵族也有原因,他们都是晋朝人士,而晋朝执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书院只有贵族才能进入学习,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去的,即便有钱都没用,因为他们的家世品级不够。”
“最后,这出悲剧的爱情故事我认为就是为了纪念爱情的稀缺,人生对爱而不可得的遗憾,化蝶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人间不可得,那就来生化为自由飞舞的蝴蝶,哪怕生命短暂也可以和相爱的人相依相偎。”
“蓉儿,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啊?哦,还行吧。”
周蓉还沉浸在骆士宾的讲述中,她看书大多只是体会书中的哲理或人物的悲欢,还从来没有从骆士宾这种角度来思考。
这种打开书首先就是质疑的态度让她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但听完后她也觉得骆士宾说的没错,虽然只是个故事,可她却从没想过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漏洞,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内容。
特别是最后骆士宾所说的对爱情的形容让她不自觉的也有了唏嘘,同时对爱情也更加向往,忍不住看了骆士宾一眼后周蓉又悄悄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