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事了,秦铮就带着平安又赶回了通州城,他把村民的口供整理好,派心腹之人送去了京都。
接下来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了,于是接下来几天,他走访了大半个通州,心里大致有了想法,
治水必须要“因势利导”根据河流的走势去疏通水流,而不是去把水堵住。秦铮决定先挖沟渠。
而此次清水村受灾最重,那就先从清水村开始吧,于是他把衙门的人召集了来,说了要到清水村修沟渠的打算。
因他初上任,衙门的人自成一块,并不服他,所以第二日,只有一个姓韩的带着六个人过来报到。
“挖沟渠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跟着大人您干,通州连年遭水患肆虐,民不聊生,通州就是我们的家,韩某实不忍看父老乡亲如此受苦”
秦铮点头,接着道“凡跟着本官挖沟渠者,每人每天天额外补助十五文,还有我们这些人根本不够,需得多请点人,韩捕头,就由你领头,先去清水村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
“是”
韩捕头说完就带着一众弟兄走了
秦铮也没再去知府衙门叫人,一个月后他自会收拾他们,这会不急。
他找到知府的文书
“麻烦你盘点出通州的存粮还有库银,我有急用,晚上我要见到具体的数字,另外,凡是去清水村挖沟渠的衙役,每人每天除了工钱外,再多补助十五文,还有日后只要参与沟渠的挖造者,每人每天管中午和晚上的饭食,一切开支都从衙门出,听清楚了吗?”
文书听完大汗淋漓,心里盘算着,他得赶紧找徐知州商量下此事才行,要按这位爷这做法,知府衙门的银子迟早要被他败光不可。
秦铮吩咐完就不看文书了,大跨步走了出去。
等秦铮出去,知府的文书也马上出去了,不过他不是去盘点库存,而是去了徐知州家里。
秦铮早让小厮跟着他了,等小厮回来报与他听后,他冷笑,蛇鼠一窝,看你们能蹦哒几日。
之后秦铮又安排人准备挖造沟渠所用的工具,待到下午韩捕头他们回来说已经通知清水村村民了,村民听说大人要治理水患,纷纷踊跃报名,目前已有八十五人。
秦铮点头,“明日去告诉他们包午饭和晚饭,一天十五文工钱,由衙门出资。”
韩捕头听了高兴应到“好嘞,那我就先替清水村的百姓先谢过大人了”
这个大人是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一来就组织人修缮沟渠不说,还给工钱包吃,不像之前那几任,只知道往自己口袋里扒拉银子
“还有一事需要你去办,本官刚来通州人生地不熟,你可有相熟的可以胜任知府文书一职的人?”
今日那文书若在晚上送不来他今日要求的,那他也没必要在这文书一职上待下去了。
“有,岑文书,以前就是知府衙门的文书,后来…被撤下去了,才是现在的余文书”
“哦?你可知因何被撤?”秦铮好奇
韩捕头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般道
“不瞒大人,这通州前前后后换了几任知府,只有大人您一人是为百姓着想的,其他人都是和那徐知州串通一气,借水患发国难财,他们勾结通州富商,哄抬物价,朝廷每年拔的赈灾粮食和银子,半数以上都进了他们口袋”
秦铮板起脸道“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啊韩捕头,你这话可有依据?”
韩捕头听罢马上跪下“大人不信可以派人调查,几乎每任知府都收受过徐知州的贿赂,后来他们肆无忌惮,干脆连遮掩都不屑遮掩了。”
“起来吧,你说的本官会派人去查,先去找岑文书吧,通知他明日来知府衙门报到”
秦铮挥退了韩捕头,就如老僧坐定般一动不动,他在等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