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的农作物,朱丹已经想好了,大豆,大米,和春小麦。
剩余的地方种上甜菜和甘蔗,芝麻花生也可以先种上一些。
还有一些地方好的,朱丹决定,先期开出50个1亩地的菜棚。
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改成畜牧厂。
如今手下们有42个小队人员,平均每队200户,1000来人。
全部联合公社足足4万多人。
做什么都够了。
后山的造纸林,也要扩大了。
朱丹的造纸厂虽然出货少,可是造出来纸根本就不对外流通,尤其是卫生纸,没有门路的那就是一包难求。
这一年,应该可以加大生产了。
不但林区要扩大,经济林区也要造起来,比如松子林,还有板栗林和核桃林。
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型树木。
朱丹看着手里的计划,有点头痛,这又是忙碌的一年呀。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改造持续到了5月初,致使大半个京城都惊动了,好多记者还特意报道过。
就连整天忙碌的大伯二伯都抽空来看了一眼,非常肯定了朱丹的作为。
让朱丹加大力度,让人看看,他们到年底会交个什么卷子出来。
和轧钢厂一直拉扯的养殖基地在大伯二伯看过这边后,没有一个星期,那边就松了口。
无他,上面给的压力太大了。
而且轧钢厂的一群领导也不在后山那里,很多人也就是想要里面的利益,却不想为之付出而已。
那边同意后,朱丹这边就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养殖场建设中。
鸭鹅这类的朱丹单独选了一个有水区域的地方。
至于后期的养殖数量,还得根据市场那边来定。
不像是鸡和猪这两种,多少市场都能消耗的完,这年头,人人都是看到肥猪肉都走不动路。
根本不愁肉卖不出去。
你是没有看到过一头猪拉到市场上,10分钟卖完的场景。
朱丹决定的是弄个50万头的打猪场,虽然看似很大,可是平摊下来就很少了。
按照现在京城人口400万人算,一头猪养到300斤,肉也就200左右。
算下来净肉也就一亿斤,一年一人也就能分到250斤。
说是50万头,也得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可细分下来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除去种公猪,母猪,以及小猪仔,半成年猪,就只算催肥猪和出栏猪,也就能到10万头就不错了。
平摊到每人每月也就5斤肉的样子。
算上对比朱丹看的三年灾害那时候,一年一人的定量也就7两左右。
朱丹想想都头皮发麻。
不过朱丹坚信,有自己在,应该不会出现那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