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谁家只要音乐一响,那些街坊四邻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不约而同去看个热闹。
红艳娘刚要忙着去巧珍的烧饼店,突然被巧珍家的热闹的音乐声所吸引,她不知道巧珍家里有什么喜事发生,便想前往看个究竟。
红艳娘前脚刚来,海棠、巧云、兰花后脚也纷沓前来。
“巧珍,我说在家里就听到你这院里这么热闹,我还以为家里有啥喜事呢!原来是添了这样的宝贝,你别说,这形状真像船,人可以坐里面吗?怪好看哩!还有这衣服,花红柳绿的,你别说,还真漂亮,这不见不知道,一见真是让我大饱眼福。”红艳娘边说边用手一遍遍的抚摸着旱船上用绸缎装饰的打扮艳丽的装饰物,就像在欣赏一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巧珍笑逐颜开的说:“这就是旱船!旱船中间留有空位的地方,主要是让表演者有站立活动的空间。来,你也来感受下。”
“我也来,我也来......”其他人也摩拳擦掌,想跃跃欲试。
敲锣的敲锣,表演的表演,巧珍院里热闹非凡,接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听到锣鼓声,还以为村里有了演出,就跑去观赏,没想到巧珍家里的旱船引来了众人捧场,大伙又赶集似的前来看个究竟。
没有场地,巧珍就让大家在自己家里练习,她在院子里腾出了可以活动开的一大片空地,把闲置的物品该清理的清理,该摆放的集中摆放在杂物间里。
这时的气温不是很低,大家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巧珍结合村民文艺特长,有序做好分工,敲鼓的敲鼓,打锣的打锣,喜欢表演有悟性的就结合他们的自身特长合理安排不同的角色。
在巧珍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参与进来的村民们身穿鲜艳的服装,按照角色及唱词的不同,自发组成了一支表演的队伍,敲锣打鼓,舞起了旱船,观看的村民也饶有兴致载歌载舞,不时被演员们滑稽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笑声不断,似乎感受到了一台别有生面的旱船表演在院子里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到了村民们的喜爱。
想到三喜不看好巧珍要做这件事,认为她是瞎折腾,她却没有因为村长的话而气馁,反而,把泼冷水的打击看成激励自己奋斗的动力,不仅自己出资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像个导演一样统筹考虑,百姓们参与旱船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巧珍心里想着百姓,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她慷慨解囊的同时,免费提供场地和茶水,吸引了更多的百姓加入了进来,就是让大家老有所乐,丰富了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七十多岁的老大娘也有,三四十岁的小媳妇也有,大家的脸上乐得笑哈哈。
看着大家笑逐颜开,巧珍也高兴的合不拢嘴,她心中的愿望犹如春天的百花正在绽放,那就是要把旱船这个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