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获得自由了,但是它似乎并不知道它曾经失去自由的样子。
飞行的动作依然不慌不忙,轻轻悠悠的,像是一盏绿色的小灯飘荡着。
没过多久,它就飘到了它的小伙伴们那里去了。
夏夜的夜色渐浓,萤火虫越来越多。
小溪边,芦苇旁,到处都是萤火虫,它们似精灵般忽明忽暗的游走,在空中自在地飞来飞去。
天上星空点点,地上荧光闪烁。
这画面美极了。
王嫣然看的入迷,眼睛里全是迷离的光芒。
白泽安能看出她很开心,她脸上的笑容,像是有阳光洋溢在她的脸上一样。
看起来美极了。
以致于白泽安都有些看呆了。
他不禁有些庆幸,还好没把萤火虫相关的其他信息告诉她,否则以她的胆量,估计会对萤火虫有点阴影。
萤火虫这小东西,在古代的时候,不但象征着“美好”,而且也象征着“鬼魂”。
之所以会有“鬼魂”的象征意义,还得从它的来历说起。
在古代的时候,广泛流行“腐草化萤”这么一说,认为萤火虫来源于“腐草”。
古人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是因为萤火虫栖息的环境,以潮湿腐败的草丛为主。
那个时候,古人经常会看到萤火虫从其中出入,于是便凭直觉产生了“腐草化萤”的说法。
而且他们不仅认为腐草可以化萤,甚至认为人死后的精血也可以化萤。
更为神奇的是古人还有魂魄化萤的民间信仰。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应该是古人只观察到萤火虫在夜里飞行,而看不到其虫体,便以之为磷火,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鬼火,于是人死后魂魄化为萤火虫的想法也便应运而生了。
腐草化萤说和魂魄说的结合,产生了人死后离散之魂化为萤火虫的说法。
然后再形成了萤火虫为鬼的民间信仰。
比如跟“夜行游女”有关的民间鬼怪传说。
“夜行游女”,在民间传说中为鸟名,即女鸟,又叫姑获,其实是一种女鬼来着。
不知何时,民间把这种女鬼与萤火虫联系起来,认为夜间飘飞的萤火虫就是女鬼所化。
除了民间信仰以外,萤火虫还跟很多民俗节日有关。
由于农历七月,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萤火虫活动的旺季。
到了夜间,田野树林里,流萤纷飞,飘荡闪烁,很容易让人将其与鬼的活动联系起来,认为那是到处游走的鬼魂。
于是在民俗文化中,有许多节日就和萤火虫联系起来了。
比如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俗语云:“七月半,鬼乱窜。”
在民间传说中,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是阴间的鬼门关开启之日。这一天晚上,阴曹地府的各种鬼魂都能走出地狱之门来到阳间活动。而此时,每家的祖先们也可以回家看看儿孙的生活情况。
人间七月半,秋高气正爽,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正好是后辈们为先人们提供丰盛的祭品,让他们可以尽情享受香火鼎盛的时候。
而往往这个时候,萤火虫也跟着出门了。
它们提着一盏盏绿幽幽的小灯笼,然后在香火的吸引下,过来一起凑热闹了。
萤火虫忽前忽后,时高时低,行踪飘忽不定,形如鬼魅,看起来像是到处游走的鬼魂一般。
这让古代的人不得不想多了一点。
白泽安也觉得挺像鬼魂的。
但是他不怕鬼。
他小时候经常在山林里转,所以他很清楚,野兽比“鬼”可怕多了。
“鬼”始终是虚无缥缈的,谁也不能肯定“它们”是否存在,而野兽是实打实的,是会对人类造成生命危险的。
虽然他不怕鬼,但是王嫣然可是很怕鬼的。
因此白泽安没有将萤火虫象征“鬼魂”的事情告诉她,就让她只知道萤火虫的美好就可以了。
两人一起静静地欣赏着萤火虫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