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之后,昌和皇帝采取了右相胡一舟等人提出的建议。
照准了星罗国并入大宁疆土的请求。
并且初步拟定改星罗岛为大宁皇朝的远威岛,即:远威行省。
增设大宁远威都护府,任命远威都护使全权负责辖区内军政、民务诸事,品级正二品。
既然皇命已下,接下来就得尽快将远威行省的事务尽快给予落实。
第二天,在右相胡一舟的主持下,内阁会同六部大员共同商议首批远威都护府的主要领导班子以及负有重责的都护使人选。
但是,在推选远威都护府领导班子的问题上却出现了无人应职的尴尬局面。
即使是那些口口声声大嚷着必须将星罗岛划入大宁治下以扬国威的京官们在这个时候却都陷入了沉默。
被推举的官员一个个争相推迟,说他们能力实在有限根本无法胜任远威行省的要务。
考虑到现如今大宁各行省正处于特殊时期,各地官员熟悉当地事务故不宜此时调动。
所以,朝廷的意思是在京官里选出一名合适的人选远赴远威行省担任首任远威都护使。
这可是总揽一省军政、民务大权的正二品封疆大吏!
按理说肯定会有人力争此位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京畿各官员无一主动应职且对远威都护府的相关职务避之不及!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京畿内的这些官员家业都在宁国内地,他们这些人谁也没亲眼见过这海外来使口中的星罗岛其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
虽然朝廷把远威都护府的等级定的很高,可这毕竟是情况未明的海外偏远之地,又面临着高原王朝的威胁,万一刚到属地便赶上高远王朝的舰队来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到底远威行省远离帝国本土,战局一旦不利朝廷想要施救都是个大难题。
要知道,星罗国的使者团可是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踏上了大宁国土。
听说中间还遇上了恶劣天气沉了两艘贡船......
这一路的凶险和到任后的局面都不容乐观。
想要让这些享福享惯了的京官们抛家舍业的去远威行省去扬大宁国威做奉献那是有些不太容易的事情。
别看这些京畿官员开口闭口都是什么国家大义、仁义道德,打嘴仗这群人那是真再行。
可要是让他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遥远的远威行省去做点实事,那就不好意思了,就四个字:门都没有!
如果把任选范围扩大到地方上的官员,那兴许会有人主动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