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怕自己说不清楚,干脆一起动手。
“咱们先用搅车给棉花去籽。”
“棉籽不要扔,可以拿回家磨成饼,棉籽饼可以当做家禽饲料。”
因为粮食不够吃,底层百姓养家禽的少之又少,但是随着粮食不断增产,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开始驯养野鸡野鸭了。
自然需要多样化的饲料来源。
“不过棉籽磨出的油不可以吃,有毒。”
大燕没有后世的精炼设备,无法除去棉酚等有毒物质。
不过平县和永宁一样,已经普及植物油的食用方法了,豆油和麻油够用了。
等永宁的油菜、芝麻和花生收获以后,油料来源会更多,所以不差一个棉籽油。
轧棉结束后,就来到喜闻乐见的弹棉花环节。
楚襄上辈子小时候见过给人做棉花被的叔叔弹棉花,她觉得特别有意思。
总算有机会亲自尝试一下了。
她兴致勃勃地拿起巨大的木弹弓,左手持弓,右手击弦。
然后……然后没有然后了。
怎么这么费力啊, 只是一下就差点要了她的小命。
经过多年的骑射训练,她的力气已经不小了。
再看纺织工们大多是女孩子……不行,得减轻她们的负担。
楚襄临时抱佛脚,把棉花加工发展史的笔记迅速翻阅了一番,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法子。
她让人找来木棍,竖起立稳,再将弹弓悬挂固定在木棍上,如此就减轻了左手持弓的负担,能省不少力。
楚襄现学现卖,“这就叫悬弓弹花。”
纺织的姐妹们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直夸殿下睿智!
楚襄心虚地摸摸鼻子,叫大家赶紧弹一些棉花出来。
棉花弹好,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楚襄一边等待一边检查,偶尔叹气。
在主要仰赖人力劳作的时代,生产效率问题真的令人头疼。
一直乖乖不打扰她的统子忽然冒出来,用很罕见的认真语气道:“宿主,你知道此刻你和这些纺织工的差别是什么吗?”
楚襄一愣:“什么?”
“你在叹气,她们却是喜笑颜开的。”
即便弹棉花的工作不轻松,即便她们还不熟练,即便她们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哪些繁琐的工序,她们都是开心的。
因为她们从前大多只能在家缝缝补补,给家人做做布衣;但是现在她们的纺织技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她们还能凭借这个机会获得收入,既能贴补家用,又能让她们在家中越发有底气,抬头挺胸的生活。
她们不再一味地依靠家里的强劳力,她们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新的生活模式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希望。
楚襄怔了怔,眼底溢出笑意。
虽然她家统子一本正经的样子看起来靠谱了些,但她还是更喜欢统子从前蠢萌的模样。
棉花弹好后,卷成棉条就可以纺纱了。
后续的纺纱、染色、上浆、织布的程序就不必楚襄手把手教了。
后期,成形的棉布由平县一号运往永宁,再由商会售往外地。
但愿透气保暖又吸汗的棉布能像瓷器新纸那般大受欢迎。
棉工坊走上正轨后,楚襄回到了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