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六郡,在严重的春旱之后,在夏季却迎来了连绵不绝的暴雨与大风。
这场旱涝相随的大灾,终于引发了原历史上的那场农民大起义。
——这个消息还是霍安从南郡带回来的。
霍岩负责联系转运会稽郡的霍家旧部,霍安则是去了中南的南郡。
他走的陆路,去时人少,腿脚还算快。
回来带的人多,只能分批次扮做商队,从西边绕了一大圈,直抵岭北草原。
他在路上的时候,时不时遇上从东南往西逃的灾民。
拼拼凑凑,也就听说了一些消息。
一个叫吕乾月的会稽郡元川县人,召集了一批青壮灾民,杀光了他的主家,然后开仓放粮,接济县里的穷苦百姓。
单凭这一举动,众多饥民纷纷响应加入他的队伍。
只花了半个月,他就带着饥民们占了元川县。
“殿下,属下行至三川郡时,听说吕乾月已经拿下了整个会稽郡,并自封为存义大将军。”
毡房内,霍安单膝跪于楚襄面前, 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悉数讲来。
他所述的,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原历史上,因为各地藩王心怀鬼胎,没人愿意花精力去镇压起义,反而利诱拉拢吕乾月。
不过吕乾月此人草莽出身,又连连大捷,令他自视甚高,自然不愿意接受“招安”。
而当下,各地藩王有没有暗地里拉拢吕乾月,无从查证。
不过的确无人愿意当“出头鸟”,都在观望。
只待有人耐不住性子,率先出兵。
等双方打个你死我活了,第三方再出来“打扫战场”。
谁都想当那个渔翁得利的渔翁。
何况遭灾的南方六郡,刚好是不同藩王的封地。
纵然出兵要管,那也只能管管自己的封地。
就在六郡的政治与军事势力互相拉扯、试探的时候,这支农民起义军,以疾风扫落叶的速度,飞快地壮大了。
楚襄忙着给霍家旧部整编、换装的时候,吕乾月已经带着他的存义军渡过了天堑正江,继续南下。
开山路八百里,直接进入闽中郡,攻克其治所临福县。
——以闽中郡为始,再往南,便是大燕统治最薄弱的地区之一。
比起因为偏远苦寒而不被重视的辽东,闽中以南,比较富庶,大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想完全掌控这里。
可惜因为崎岖复杂的水文地貌,加上骁勇善战的各族部落众多,历代统治者都只能被迫隔正江与之相望。
吕乾月就在闽中郡落了脚,将此处发展成了他的大本营。
轮航的船只每个月都会将南方的新消息传过来。
得知吕乾月到了闽中郡,霍浔看着舆图的神色便越发凝重。
此刻哪怕那六郡已经意识到事态失控,想要补救也来不及了。
天堑正江就是吕乾月最好的防线。
况且那几个藩王可不会团结一心,即便凑到一块,暗地里也想法子让对方的人冲在最前头当炮灰。
这样各怀异心的队伍,怎么可能是吕乾月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