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开垦了,适宜种植的粮食种类也会渐少,产量也会受影响。
比如奚、莫两族,楚襄从不指望他们成为开荒的主力军,种植的粮食能自给自足即可。
而夷州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照充足。
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比如不适宜在辽东种植的茶树、桑树……还有一些只有她能拿出来的树种,都能在夷州种植。
其生产效率也高,比如稻米,情况好的话,可以一年三熟。
随着乱世的来临,她希望粮食储备越多越好。
霍浔看完全部的计划书,总算明白殿下为何这三年来,不停地在平县以南的海边诸县建起大大小小的船坞。
现在辽东的远洋战船已有一百五十六艘,完全够他们乘船南下出征。
刚好中原乱起来了,绝对没有人会把目光投注在东南边的海域上。
事实上,就算是和平时期,因为落后的海上交通,便是沿海的藩王也无法将地盘扩张到海上的岛屿。
何况大燕内陆从来不缺土地,缺的是能种地纳税的人口。
即便有人发现了夷州,也是选择掠夺人口回来,作为奴隶。
对大燕统治者而言,开发海岛本身就是个亏本的买卖。
可是殿下不同。
辽东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收容流民,无论是自行逃难过来的,还是轮航海船南下采购物资时,“顺手”救下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统统入了辽东户籍。
人口越来越多,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去开发夷州。
霍浔合上计划书:“不知殿下打算何时启程南下?”
“不急,咱们起码需要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楚襄神色严肃,将另一份“夷州开发注意事项”交给霍浔,示意他继续看。
“霍老将军曾常年在南境作战,应当同你说过,南方有些地方瘴气严重,疫病横行。”
霍浔眉心一拧:“殿下是说夷州岛也是如此?”
夷州在后世的很多年,都未曾被深入开发,就是因为岛上的疟疾、霍乱,痢疾,脚气病等疫病较多。
而后世统治者对此没有良好的应对方法,派过去开发的人员常常因此大量折损,实在得不偿失。
楚襄自然是有应对之法的。
比如在夷州肆虐的疟疾,在她这里可防可治。
“咱们先定好南下的人员,接着全体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疟疾预防治疗。”
霍浔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殿下打算抽调多少战士出征?火器营可要随行?”
他说着话,又翻开征服计划书,“殿下似乎未标注夷州的人口。”
“我估计,夷州岛原住人口不到一万。”
主要因为从来没有被有效统治过,岛上如今的人口分布、数量都无处可考。
楚襄只能试着从后代史料里,倒推数据。
大概从大燕往后数个一千多年,那时夷州岛上有五万人——这已经是经历过两轮内陆移民潮后的数字了。
这么一想,楚襄摸了摸下巴,改口道:“可能人口比我估计的还要少。”
霍浔微微放下心来,“既如此,殿下还要带上火器营吗?”
“带一部分火铳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