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公主殿下名下的商会在此处支了各色铺子,主要卖的都是从外地带回来的玩意儿。
听说起初不太热闹,因为即便日子好过一些,积粮存钱的意识在普通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他们的消费能力不高,消费意愿更不强烈。
一些生活用品与吃食,能自家做的,绝不从外面买。
第二年开始就渐渐热闹起来了,辽东的路都铺了水泥,交通方便,周边县城的特产也会运过来售卖。
最初的受益者便是平县,那里的便宜海盐、海货、棉布、樱桃、蓝莓,还有一些羊毛线, 运到永宁后,都很受欢迎。
百姓的家底越积越多,偶尔便会来此处消费。
半年前他到永宁定居的时候,这里已然有了夜市,休沐的日子里,商业街的人多的仿佛新年赶集似的。
好在今天非休沐日,人不太多。
翁沧逛了一圈,定下了自己要买的东西。
首先是女儿的生日礼物,去书店买一套儿童必读书目合集吧。
所有的课外书目都是公主殿下亲自制定的,交予印刷坊印制,纸张白皙,字墨清晰。
价格还便宜,像他这样的工匠,每个月都有闲钱给女儿添两本新的课外书。
多读书,能开拓见识。
何况他家女儿学习成绩还好,对此,翁沧总是骄傲的,每个月买书都格外积极些。
另外,现在是十一月了,给家人各买一套新的羊绒保暖内衣——棉衣是不缺的,不着急买。
而且夫人老是嫌弃他审美不好,不准他擅自做主买外头的衣裳,穿起来不好看。
所以棉衣还是等新年前,让夫人自己来添置比较好。
再买些吃食回去。
蜜饯果干和水果罐头是首选——周边县城的水果产量太高了,辽东内部竟然消化不过来。
特别有些水果不能长久存放,于是公主殿下办了个水果加工坊。
他家里那三位女性,都爱吃这些酸酸甜甜的果干罐头,平时最大的“奢侈”消费基本就是这个了。
蜜饯果干相对比较便宜,水果罐头就比较贵了——贵在其包装上。
用来装罐头的是玻璃。
他在玻璃窑厂打零工的时候,见过这玩意的制作过程。
把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等放在坩埚里加热,烧成熔液。
然后搅拌混合液到固定的稠度,再去除气泡,保持均匀,后续成品塑造、吹制等个,更是精细活。
听说比起瓷器窑、水泥窑,玻璃窑是开设最晚的窑厂。
差不多在二城建立起来后,为了与二城的新房子配套,公主殿下才着人开了玻璃窑。
因为玻璃主要是给新房子用做窗户。
玻璃窗户明亮洁净,但昂贵。
翁沧一家人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三城的廉租房,灰扑扑的水泥房,窗户还是纸糊的。
玻璃窗户的廉租房价格更高些。
他和家人商议以后,没舍得租。
他打算和家人再存上几年的钱,再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带玻璃的那种。
因为知道玻璃的昂贵,所以水果罐头买回家吃完后,包装用的玻璃瓶是决计不会扔的。
被他夫人和岳母全用来装各种各样的酱菜。
他这回去傍海道做工,还带了一玻璃罐的萝卜干——虽然工地饭堂的伙食很好,可他还是动不动就想夫人的手艺呀。
翁沧定好了要买的东西,便往看好的商铺走去。
等他挑完羊绒内衣,准备付钱的时候,店铺主人却是挑眉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