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防护能力更强,还是需要真正的铁甲。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晁盖重新打造了几套札甲。
这倒不是晁盖不想打造更好的护甲,实在是这年头工艺有限,不是札甲,就是麟甲。
麟甲也就是鱼鳞甲,叶片更多,防护更强。
不过它的价格同样更为贵重,数量也更珍稀,并且大多都是将军才有资格穿戴。
晁盖不想搞得那么特殊,成为战场上被集火的对象,所以也就只选择了外表不怎么显眼的札甲。
因为打造札甲,晁盖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原本晁盖还以为古代没有扣子,穿的衣服不是右纫就是左纫。
结果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时代的札甲,竟然大部分都是胸前开襟,可以左右打开。
这种服装样式,与后世正装别无二致。
事实上这种札甲,全名就叫做“对襟式札甲”。
至于那种类似T恤,从头上穿过,整体套在身上的“筩袖铠”,最早出现在三国后期。
据说正是出自大神诸葛亮之手,所以又称为“诸葛亮筩袖铠”。
打好札甲之后,晁盖还不放心。
他本来想弄一个明光铠之类的防护板挂在胸口,结果发现此时的铸造工艺还达不到要求,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定制了加大号的“两裆铠”。
所谓“两裆铠”,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甲式,也就是用背带将前后两片铠甲连接,挂在肩膀上,恰似后世的背心。
此时称背心叫“裲裆”,故此而得名。
两裆铠是当今最为普通的甲式。实际上这种两裆铠,才是军中普通甲士的标准装备。
内置“对襟式札甲”,外穿加大号的“两裆铠”,就是所谓的“人披两铠”。
这种穿法,有点儿类似宋朝的“步人甲”。
虽然铸造技术跟不上,导致如今这两套铠甲比后世更重,但穿搭原理上,二者却是一脉相承。
事实上这种“人披两铠”的搭配,也不是晁盖独创。
原本时空中,典韦、董袭、凌统等沙场猛将带着死士冲锋时,都曾经这样“人披两铠”。
“人披两铠”的重点不在于创意,而在于能否承受这两幅铁甲的力量和体力。
恰好晁盖于这两者都冠绝常人,所以适应起来并没有费太大劲。
武器方面,晁盖只有一柄长兵“狼牙霸王殳”,平时还会带一把普通环首刀防身。
可这环首刀晁盖使用起来很不得力,不仅感觉太轻,而且还容易折断。
因此晁盖又打造了两把随身短兵。
其中一把是匕首,平时藏在小腿处专用的口袋备用。
由于长度大大缩短,可以承受更多锻打次数。因此这把匕首更为坚韧,不会像普通环首刀那么容易折断。
另外一把兵器,晁盖参考了后世那种厚背开山刀。
开山刀对冶炼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只需要尽量堆叠厚度即可。
厚度增加,同样可以承受更多锻打次数,所以也比普通环首刀更为坚硬。
这种超重量级的开山刀到了晁盖手中,结合他那恐怖的洪荒蛮力,直接化身为无坚不摧的大杀器。
一刀下去,就算不能人马俱碎,也能直接把人给砸死。
对于这把简单凶悍的兵器,晁盖非常满意,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鬼头刀。
意味着“一刀两断,人鬼殊途”!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晁盖再次看到了分管后勤的吴用那张忧愁的苦脸。
“又咋了?”
晁盖有些心虚。
“大兄,不是我不想给兄弟们都装备你这样的全套铠甲,实在是没人有你这样的力量和体力。
“强行装备上,只会影响灵活性,不见得就比现在更安全。”
这个问题晁盖也思索过。
力量方面焦挺没有问题,但这家伙实在太胖,体力上确实跟不上。
不过焦挺有自知之明。
他如今把进攻完全交给了晁盖,自己只拿着一块盾牌专注于防守,在战场上为晁盖查漏补缺。
这样一来,焦挺只需继续穿原来那种半身甲就足够了,不仅减少体力消耗,也不会影响他的灵活性。
至于其他人,力量不如晁盖和焦挺,所以也不用“人披两铠”。
如此一来,倒是省了不少事。
吴用看晁盖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又喟然叹道:
“大兄,这几套装备,已经把老本全部掏空!再不想点办法,咱们就真的要坐吃山空了!”
这个其实才是吴用今日要说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