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天过去了。黎维娟不仅没有道歉认错,反而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郑薇每天打来的食物。据朱小北讲,这是郑薇误会黎维娟的赔礼道歉。连续半个月的伙食。
就在放假后的第二天,总算是等来了政府部门发来的邀请。市里特意安排了一个干事专车接送。对方颇为健谈,一路都在夸赞老师德高望重,张桐年轻有为。
没一会的功夫就驶进了一片仿古建筑群,说起来张桐还是第一次来,没想到市政府竟敢这么的古香古色,不免有些新奇。
周围的建筑明显带着些时代特色。颇具明代风格,似乎是看出了张桐疑惑,带队的干事自豪的介绍说,这里最早是明代的国子监。后来一部分就成了现在的市政府。
也怪不得张桐看着颇为熟悉,毕竟张家老宅就是完全的明代风格,明代的建筑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不过也看的出翻新的痕迹。但是后期应该进行过不少的维护。雕梁画栋却又不失古朴大气。
汽车一路带着众人来到一座颇为宽敞的二层古建筑门口,门口的花圃种着些月季,如今开的正艳。门廊的大红柱子颇为醒目,进了里面也是别有洞天,相较于外面的燥热,里面反而颇为凉爽。
到了一楼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着不少的领导,看到王教授进来还特意寒暄了几句。似乎是颇为熟络。只不过张桐毕竟资历尚浅,也就是简单的握了个手。
主持工作的是中央文化部的一位领导,陪同的则是副市长和一些相关部门领导。随着入座之后,会议也就进去了正题。如今张桐也总算是知道了老师说需要两个月的原因。
连续一个星期的会议,总算是确定了设计组。总工程师毫无意外的就是老师。除此之外还有三名助理工程师,外加政府指派的两名工程造价师。再加上张桐这个助理设计师。
接下来就是建筑选址,拟定的就有二十多处。都是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是各区领导推荐,经过规划局的初步筛选出来的。
再次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会议,会场上市内各区领导争执不断,都想把这个工程建在自己的区,又是哭穷又是卖惨的。好不热闹。看的张桐目瞪口呆。
就这吗紧张刺激的争论下,选址从从二十多处缩减到了五处。但也就是这样反而缩减不下去了,市内五个区,现在每个区一个选址。谁也不服谁。
这目光自然就盯上了老爷子,讨论归讨论,最终在哪建设还是需要总工程师拍板。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
老爷子也是和稀泥的好手,看着地图上标注的五块地皮,浅浅而谈的说着各自的优劣。不是还提点的教导张桐几句,然后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推脱说先等着地质勘探结束后在做决定。
毕竟建筑行业讲究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所以倒是打的一手好太极。
眼看一时间也讨论不出结果,最后还是中央来的领导拍了板,先暂停两天。等到勘探结果出来,根据地质结果再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