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诗中述说了二人自长安离别之后多年的两地远隔,尤其是李白这几年在江南漫游,一个是在楚水之南,一个是在淮水之北,两地长久思念,虽梦魂长向往来,但却不能会面。李白回忆当年二人曾在嵩山隐居,一同求仙学道,远离功名世俗。后来二人各自有事就分开了,李白随着元演来到了太原和雁门关的边塞地区游历,而元丹丘却到蜀中的峨眉山去了。再后来,二人又回到洛阳见面,洛阳陌上红尘喧嚣令人心烦。起先心迷仕途,求飞黄腾达,后来才迷途知返,谢别公卿,回归故园。故园的寻幽探古的生活虽然很好,但想要入名山修道,还考虑到儿女已长大成人,对他们的婚嫁之事牵肠挂肚,不能免俗。人生多故,世事繁多,忧心如焚,怅然若失,实在是无法超脱。你如今幽居石门,和桃花源一般,其地有汉高凤隐循的遗迹,有高士之遗风雅怀,又有松风溪月为伴,弹琴饮酒,何其快哉!若与你在此隐居为伴,是很契合我心的。李白对元丹丘的这一次表白,表达了他对当前朝廷的彻底失望,希望能够给自己找一个心灵安身的地方,他要远离尘世,养心栖身。无疑,老友在高凤石门的幽居,就是李白要去的地方。
很快,李白就得到了元丹丘肯定的回信,于是他决定到叶县城北高凤石门的元丹丘幽居一观。这里的风景果然不负所望,他在《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中写道: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到达叶县高凤石门后,与元丹丘一起游玩西唐山的经历。他们从白天玩到晚上,又从晚上游到第二日的清晨。他们不知疲倦地在山中绕来转去,欣赏白天和月下的美丽景色,欢喜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