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滔问李白下一步要到哪里去,李白说他先将家安顿在庐山,然后再去游说江东诸侯,起兵勤王。窦滔说:“好,我也要散尽家财,联络三吴英豪,前往郭子仪军中,投军抗敌。我们殊途同归,共诛胡虏!”张旭非常支持窦滔的爱国行为,说:“我要不是老了,就一定与你们一起投军抗敌,收复中原!”
临别时,李白写了一首《猛虎行》,赠给了窦滔和张旭: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
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
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
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
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
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
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
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
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
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
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
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
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
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
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
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
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
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
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
得鱼笑寄情相亲。
诗中叙述了安史之乱后北方被叛军占领,到处被乱兵蹂躏,一片悲惨景象。而像张良、韩信这样有本事的人,却未被起用,我虽有献策报国之心,也不为皇上信用,只好逃到南国了。我在这里豪掷快赌,也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抱怨和愤恨之情而已。楚人都说张旭[1]心怀风云,心有大志而世人莫知。三吴的英杰和四海的雄侠,都想追随他做一番大事。我们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我也从此而去,东钓大海,若能钓得大鱼,一定会来宴请大家的。这首诗的东海钓鱼,是个暗喻,就是去劝说诸侯出兵勤王。
李白告别溧阳扶风豪士窦滔后,又南下杭州,拜访了嗣徐王李延年及其从弟李延陵,有《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相赠。诗中对徐王李延年在诸王中的功业、道德、地位及其才能大力称颂了一番,这只是干谒诗的应酬之语,但有些诗句耐人寻味。如“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兄弟八九人,吴秦各分离。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及“愿言保明德,王室伫清夷”等句。按照安旗先生的说法:“数句辞意闪烁,似涉时政,须加探求。”?就是说,李白可能是劝徐王李延年出兵勤王,而李延年已知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肃宗。唐玄宗在南逃成都途中的普安郡,与宰相房琯等人下令分制,除了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此时玄宗还不知太子已经自行即位),还命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李琦充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丰王李珙充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除了永王李璘出任赴镇,盛王李琦、丰王李珙均不出阁。提前登基的肃宗怕永王李璘争权,曾命他回到太上皇那里去,而永王李璘不听。此命令属绝密,因此嗣徐王李延年虽然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但因不能泄于外人,只能按兵不出以自保一身,故李白也只能知其一二。李白只能猜想,可能李延年是怕汉初的梁孝王因抗吴楚七国之乱有功,而引起皇上的猜忌自警,不敢在无肃宗之命的情况下贸然出兵,自取灾祸。所谓“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者,即此之意也。李白见游说嗣徐王无果,只能向嗣徐王李延年说“愿言保明德,王室伫清夷”,即愿君保重,但望唐王室平安无事。李白劝说李延年出兵勤王的事,即是《扶风豪士歌》中的“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一心报国的愿望。在《猛虎行》中,李白也表达了“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的游说诸王出兵勤王的愿望。虽然这一报国愿望未能实现,总算是李白已经尽心了。
游说诸王起兵失败,对李白的报国之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于是他决心栖隐庐山的五老峰,以观时局,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