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随着辽东战局的进展,这场大战愈发牵制着大明上下所有人的关注。
尤其是崇祯皇帝谕旨大明九边全力配合,蓟辽总督洪承畴暂时归属秦浩明节制,更是把此事推到顶峰。
作为当事人,当洪承畴接到这道圣旨的时候,他也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他毕竟是影帝级人物,很快就调整心态,向前来传旨的宫中太监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全力配合秦督云云。
其实,若是抛开洪承畴后来投靠建奴的可耻汉奸行为,公允来说,他算是明末的能臣之一。
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和很多明朝士大夫不同,他的家庭出身并不显赫,甚至相当贫穷,小时候需要卖豆干贴补家用而被迫辍学。
后来因为有人赏识其才华予以资助,他才得以继续学业。
洪承畴于二十三岁时中举出仕,三十五岁时升为粮道参议。
截至崇祯二年,洪承畴的官场生涯大致平稳,虽有升官但并不快。
依照一般规律,他应该是稳稳当当以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身份做到告老还乡。但是此时,机会来了。
随着李自成、张献忠的反叛,大明上下一边得应付新兴的建奴威胁,另一边各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让朝廷焦头烂额。
对于怎么对付叛军,朝廷向来有主张安抚和主张剿灭的,而洪承畴则是坚决的主剿派。
洪承畴在剿匪的坚决和果断程度上几乎无人能及。
崇祯二年后,他一直辗转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对农民起义军采取了彻底歼灭措施,甚至多有杀降行为,效果卓著。
崇祯九年,俘杀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之后,洪承畴被崇祯帝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达到他在大明官场的高峰。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在松锦战役后投降建奴,让世人唾骂。
不说他的后世,洪承畴接到圣旨后,虽然心里及其不舒服,但还是行动起来。
第二天,他就出动开始检查战备情况,到了边境,全部马队都停了下来。
洪承畴在蓟辽也是骑马的,完全不同于他在京师时的温文儒雅。
在京师时他是讲官、翰林,是知名的东林党人,保持适当的排场和架子是必要的,他本人也并不会抗拒。
在蓟辽,洪承畴动辄要巡行数百里,而且军情紧急,哪有时间给他慢腾腾的坐轿子走。
战马的鼻孔喷着气,马身上流着汗水。
不过没有人注意到战马的情形,人们的目光都被别的东西吸引了。
连山驿在上次建虏入侵时被烧毁了,蓟辽的驿站因为在整个辽东几乎是一片荒芜,经常百里无人烟。
在蒙元的时代辽东的汉人要么被杀光要么就跑朝鲜去了,等大明复国成功后辽东已经看不到几个汉人,当然也看不到几个蒙古人。
在一片荒芜的状态下建立的驿站和军堡都是十分庞大,每个驿站要保证有基本的防御能力和大量的军马。
人手和马匹多了,驿站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军事堡垒,最少在军事上,蓟辽的驿站比一些烟墩要重要的多。
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有一个小型的军营,驻守人马由一个守备率领,人数在四百人左右,其中有骑兵一百余人。
驿站的当家人并不是想把士兵放在这里等死,而是前沿的守备力量,也算是一种预警和拖延。
连山驿的小型军营里堆放着大量的物资,最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下雨,最重要的军资粮食也没有被放在屋子里,而是堆放在校场上,只是简单的盖了一些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