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齐这四层材料,木地板的材料就齐全了。
这四层材料在生产的初期,都是很大的一片,没有经过切割,切割是后一道工序。工人们先把四层大片材料抹上胶,按顺序放好,送进压机里。这是专门压板材的压机,力气很大,四层材料运到压机下面,压机用力往下一压,四层材料就合并成一个整体,一张拥有面层、花色、基材和底层的大片地板就出现了。
大片地板做好之后,就轮到老板引以为傲的德国豪迈全自动地板生产线发威了。
这条生产线在接到大片地板之后,会自动对大片地板进行切割,先竖着切,再自动翻转,横着切,就这么竖着、横着、竖着、横着切几刀,大片地板就被整齐的切成一个个的小长条,这些小长条,就是我们家里见到的每块地板的大小了。
当然,把大片地板切成小片,还体现不出这条德国豪迈生产线的威力,这条生产线还要继续往下走,给每个小长条地板进行开槽。
生产线往下走,把切出来的小片地板运到开槽刀前面,“嗞啦”一声,地板边上就被开出一道槽,然后,这条生产线会自动给地板翻身,到下一道工序,又是“嗞啦”一声,对面的槽也就开好了。
直到地板的槽开好,一块地板就算是生产好了,生产线的尾端,是打包工,打包工们捡起一块接一块的地板,进行打包,装进不同的包装,等待销售。
当年,这条地板生产线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在不懂的人看来,是有点先进。
可惜,在机械行业干过的我知道,这条气动生产线,其实普普通通,没什么技术含量。果然,仅仅三年时间……一切就都变了,哈哈,到结束的时候会说的。
除了强化地板,我们还销售实木地板,不过我们的工厂只生产强化地板,不生产实木地板,所有的实木地板都是找代工厂代工的。
实木地板的生产工艺,我只听老员工说过。
实木地板的生产过程,和强化地板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也是木材的静置过程,时间也很长,至少静置三个月到半年,然后才开始切割、开槽、打磨、抛光等流程。
实木地板和强化地板一样,一开始也是一大片,需要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侧面也要开槽,不过实木地板的开槽比强化地板复杂,因为实木地板不仅侧面需要开槽,底部也要开槽,底部开槽,是为了加强木地板的强度,防止地板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弯曲变形。
实木地板的表面处理也很复杂,因为实木地板的纹路是木材的真实纹路,所以实木地板的核心科技,其实就是表面的处理,抛光后的实木地板,要经过三道底漆,三道面漆的上漆过程,上漆之间,还要继续抛光。
漆面的厚度和处理的次数,会影响到实木地板的成本,所以有些偷工减料的实木地板,会减少漆面的层数,这种地板表面看起来灰蒙蒙的,没有光泽。
我们的工厂是不做实木地板的,所以和实木地板生产有关的内容,不是我亲眼所见,但是我们找别人代工的实木地板,质量非常好,我是看见的。我们的实木地板,底部开的槽非常深,而且都是长方形的槽,在市场上,有很多品牌偷懒,在底部随便挖个槽就行了,槽都不是方的,而是半圆形的。当然,即便是半圆形的槽,其实也够用了,也没见哪家地板变形,所以像我们这样开长方形槽的,确实有点浪费。
那么,强化地板和实木地板之间,谁更好呢?
如今是2023年,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懂了吧。实木地板和强化地板的优劣势,每个人都门儿清:强化地板便宜、耐用、容易打理,实木地板贵,但是脚感舒适,略微需要一点保养。
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不会有人选错的。
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这两种地板到底哪个更好。
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没有人生产强化地板,大家没见过强化地板,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
我还记得,我父母在第一次装修的时候,是1994年,那时候,父母根本不懂什么叫强化地板。因为强化地板是进口的嘛,所以他们甚至以为,强化地板比实木地板还要好,结果,父母给他们自己的房间用的是强化地板,而给我用的是实木地板,于是,我白占了父母很多年的便宜。当然,我房间的实木地板也不是啥好地板,不像今天,大家都是用东南亚进口木材,这种进口板材密度大,质量好,工厂一次成型。而我那个年代用的实木地板,就是国内的普通水曲柳,便宜,板材密度也很轻,原始的木材在家里装好之后,再磨平、抛光,最后上漆,嗯,早期的实木地板,是在你家里上漆的。地板用旧了,再请人来把表面的一层给铲了,再次抛光、上漆。
所以说,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很多人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国内外巨大的落差,让很多老一辈的人产生了认知的偏差,觉得进口货就是好的。包括但不限于强化地板、汽车、机械配件,我父亲就特别喜欢日本车;而我上一份工作的师傅,也是一个进口配件迷,只要是德国货,他就认为一定比国产的好。
也不能说上一辈人就一定错吧,这是时代的局限,要理解。
为什么我要说这一段呢?
因为我们老板的创业史,就和强化地板进入中国的过程息息相关。
本期,原打算是再说说老板的创业史的,但是我随便掰扯掰扯,就又是三四千字了,老板的创业史,就留到下一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