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日子都快让贾珠忘了自己是在红楼梦中,要不是他的名字还是贾珠,要不是身边还有个叫贾琏的弟弟,他都快以为自己已经归隐田园了呢。
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谁不喜欢,怪不得红楼梦中贾政时时有归农之意。因为富贵人的田园生活是不必为生活来源担心的,不必柴米油盐,不必鸡零狗碎,自有下人操持好了一切,偶尔亲自劳作一下只当做调剂生活的乐趣,或许还要为这一次劳作赋诗一首,以示自己确实接了地气,远离了铜臭污浊的世俗,然后灵魂便得到了净化,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变得超然无比。殊不知若让他们如真正的农夫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还要看天吃饭,他们还真的愿意归农吗。
贾珠前世就最不喜欢这种矫情的腔调,有本事来真的呀,贫困山区还有好多,把钱都捐了,去那过穷日子呀,不然就别叽叽歪歪的好像金钱拖住了他升华的脚步似的。
虽然他也不怎么欣赏贾宝玉,但贾宝玉在给大观园题咏的时候,曾和贾政发生过一次争执,就是关于稻香村的,贾政觉得稻香村好,一洗富丽之气,引起他归农之意,宝玉却觉得这地方远无邻村,近不负郭,故意在繁华之地弄出这么个农家院来,好假,没有怡红院好,气得贾政要把他叉出去。不过贾珠倒觉得宝玉说得挺对,本来嘛,富贵怎么了,只要没像王熙凤似的仗着权势左右别人的命运,或者像薛蟠似的仗着财势轻忽别人的生命,那么有命生在富贵之家,又有命能一辈子安享富贵尊荣又有什么不对呢,何必非要时不时标榜自己不爱富贵、不喜华丽呢,有本事就和刘姥姥互换呀。
宝玉的悲剧就在于没命一辈子安享富贵,若他生在贾府鼎盛之时,一直过着他向往的那种倚红偎翠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贾府的悲剧就在于人人只知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珍惜富贵,也不知道要增加这份富贵。谁都不想多操心,都不想得罪人,都得过且过,只要眼前不少自己的就行。而像探春这样看得明白的,想做出改变的,又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改变几件不痛不痒的小事而已。主子们闭着眼睛享受,奴才们更乐不得的替主子花钱,在彰显尊贵体面、奢侈浪费上这点上,真是上下一条心。
贾珠常想,若有一天他掌握了贾府的话语权,一定要好好整顿一番贾府的风气,喜欢富贵没什么不对的,可浪费就可耻了。
比如芳官这样的小丫头都嫌弃酿清蒸鸭子吃腻了,还拿着糕点掰碎了打雀儿玩,还动不动就摆弄坏珍贵的东西,相当于82年拉菲的玫瑰露,宝玉也能随手就拿给芳官送人。晴雯和宝玉拌嘴,说玛瑙碗、珍珠缸不知道弄坏了多少,而宝玉为了哄晴雯开心就让她撕扇子取乐,还说一把扇子值几个钱,可就这一把扇子的钱估计也够刘姥姥他们家过一阵子的。
王夫人房里的大丫头随便就把玫瑰露偷去给赵姨娘了,还说平日里也拿过,可见王夫人丢了多少东西自己也不知道,要是偶尔问起来,就有她那个好儿子宝玉来给丫头们背锅。
老太太的东西还好有鸳鸯看着,不然也不知道会丢多少,可是鸳鸯当上贾母大丫头之前呢,那时恐怕也有不少东西是稀里糊涂没影的。在贾母的口气里,库房里不知白放着多少东西,都要发霉了,可贾府后来却没银子花销,要偷老太太的梯己典当,那贾母记忆中的东西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还是早就被什么人叨登走了。
黛玉进贾府时,凤姐对王夫人说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找着王夫人说的那样的,想是王夫人记错了。可见未必是王夫人记错了,也有可能是被哪个奴才顺走了,而王夫人竟说有没有什么要紧,那就难怪奴才们肆无忌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