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的于安安琢磨着做些什么事情来打发时间。
之前好像答应了要教于大虎认字的,现在可以好好计划一下了。
于安安央求于老头做一个长1米、宽1米的木板。
用木炭就可以在木板上面书写,不要的字还能用湿布擦掉。写出的字稍稍模糊一些,还是能看清楚的。
于安安计划在中午用半个时辰的时间教于家人认字。
学习对象主要是针对四小只,其他人能学进去就学,学不进去也不勉强。
晚上吃过饭后,于安安召开老于家的第一次家庭会议。
大家一脸好奇的看着于安安,这啥家庭会议还挺新鲜的。
于安安清了清嗓子。
“各位,从明天开始,我于安安要教大家认字。”
话落,众人满脸错愕。
于老头更是老泪纵横,他老于家祖上十八代都是贫农,不是不想读书认字,实在是没钱啊。
上学堂的束修都要二两银子一年,加上书籍和笔墨纸砚少说也要五两银子一年。
没想安丫头会认字,还要教他们认字,于老头高兴死了。
小的一辈会读书认字不求科举当官,起码以后能在镇上混个好差事。
待平复心情后,于老头立即板着脸看着自家人。
“所有人都要跟着安安好好学认字,谁不好好学,我扒了他的皮。”
跟于大虎心生向往读书不同,于小虎是万般不喜欢读书认字的。
他喜欢爬树掏鸟蛋,还喜欢戏文里面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他长大后想从军。
大丫二丫反而比较平静,认不认字她们都觉得无所谓。
于老二夫妻则一脸苦瓜脸,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认字还来得及吗?
所有人都不敢忤逆于老头这个一家之主的话。
不管愿不愿意,跟着学就是了。
第二天,午饭后。
原来于家是不吃午饭的,还是于安安强烈要求一日三餐才做的午饭。
等她的麦子种好了,她就可以做枇杷膏棒棒糖来卖,赚了钱家里就不用这么拮据了。
所有人都搬个小凳子去前院的桂花树下坐着。于安安叫于老头把木板绑在桂花树上。
她拿着根小竹条站在小白板前,小先生当的有模有样。
于安安从《三字经》开始教起,《三字经》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启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于安安用木炭在木板上,写上这几句三字经。
今天先教四句,教太多了怕他们消化不了。
于安安先教于家人通读几遍,然后给他们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
等所有人会读之后,才教他们书写,一笔一画的教他们写出来。
家里没有笔墨纸砚,大家只能拿着树枝在地上跟着于安安写。
由于第一次学写字,每个人都写的歪歪扭扭的。
于安安发现学得最快的反而是蔓娘,她猜测蔓娘应该是会写字的,只是她习惯写毛笔字,用树枝写硬笔字才写得没那么好看。
在地上写写画画不方便,于安安决定课后让于老头做几个沙盘出来,这样方便练字。
老于家传出来的读书声,震惊了全村人。
他们李家庄特别贫穷,别说举人了,连童生和秀才都没出过一个。
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只有村长家的幺孙李文浩。
有好事者不停的往老于家院子里张望,看到是于家收养的小丫头在教学。
众人都炸开了锅!
没想到这小丫头年纪这么小竟然认字。
大家不禁感叹:这老于家简直是捡到宝啊!
家里有适龄上学堂的人家不由得心思活跃。
或许可以让于家那个小丫头一起教自家的孩子。老话说得好,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有些村民赶紧去请村长过来,帮忙说道说道。
正在午睡的李村长突然被叫醒,满脸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