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再怎么悲伤,年还是要过的。
冷饮铺子在冬日没什么生意,于安安在冬至那天就已经关掉铺子了。
王之玉已经把钩织品带到了府城,钩织品在府城的火爆程度远超牛头县好几倍。
四个村的织娘都织不过来。
于安安不打算再增加织娘的人数,适当的饥饿营销也是很有必要的。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于安安跟王之玉就净赚了一千五百两 ,两人分得七百五十两。
于安安分了两成利润也就是一百五十两给柳氏。
她躺着赚了六百两。
临近过年了,于安安在棒棒糖作坊订购了一些点心礼盒。给冷饮铺子的伙计、李二狗、王明月、谢氏、林母每人一份礼盒加上一封红包。
收到礼物和红包的众人开心的谢过于安安。
腊月二十五。
南方过年不吃饺子。
身为北方人的于婆子也学着炸油角炸煎堆炸蛋散。
除了小黑子和于老二,今天于家人全都待在家里和面,做油角、蛋散、麻花、煎堆。
林一帆跟于大虎也都放寒假回来了。
今天,林一帆跟林母也一起过来帮忙包油角呢。
于安安灵巧的小手飞快的在油角边上压着褶子。
小嘴巴也没有闲着,她问林一帆:“一帆哥、大虎哥你们的学业怎样了,是确定明年二月下场了吗?”
“嗯嗯,先生说我和大虎可以下场试试。”林一帆边回答她 边咬牙切齿的压着面前的面团,他要把面团压薄压平整。
“那就好,那你们好好努力哦。”
于安安也不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说一定要高中什么的。
他们还年轻,即使明年不中,还可以缓两年再考呢。
于小虎看着林一帆这小身板压个面团都那么费劲,忍不住抢过他手中的擀面杖说:“一帆哥,你还是去扭麻花吧,这些粗活让我来。”
于小虎天生神力,压个面团简直是洒洒水啦,三两下就把面团给压平了。
林一帆低头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两只手,算了,术业有专攻,他还是去扭麻花吧。
众人都被他俩给逗笑了。
于安安安慰林一帆说:“一帆哥没事,你的手是拿笔杆子的,咱不拿擀面杖。”
“给,咱们来扭麻花。”于安安把搓成条的面团丢给他。
林一帆心想:还是安安妹妹贴心,不过他这小身板也太差了,压个面团都这么费劲,不行,他以后要加强锻炼才行。
此后每天,林一帆都坚持围着村子跑上两圈。
也正是这样,他每次科考时才没有因病影响到考试,一路过关斩将,他顺利进入了殿试。
钱绣娘指点完于兮月刺绣后,也来凑热闹包油角。
于安安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转,钱绣娘已经搬到大房这边将近一个月了,不知道她跟小黑子有没有擦出点什么火花来呢。
于是,于安安悄悄的凑到钱绣娘身边,压低着声音跟她说话。
“钱姐姐。”
钱绣娘浑身起鸡皮疙瘩,“哎呦,安安小姐我跟你娘相差不了多少岁,你就叫我钱姨吧,每次叫我钱姐姐,奴婢我受不住啊。”
别人家的小姐都是对下人呼喝来呼喝去的,就于安安另类把下人当做姐妹。
“嘿嘿,这不是我钱姐姐保养的好,显得年轻嘛,我俩看起来就跟姐妹一样。”
任谁被夸年轻,心里都会乐开花。
钱绣娘极力掩盖住嘴边的笑意,“安安小姐,说笑了。奴婢哪敢跟安安小姐称姐妹呢。”
“别奴婢来,奴婢去了,我这不兴那一套,咱们都是一家人。”
于安安话风一转接着说:“钱姐姐啊,你看我小黑子叔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