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兴憨憨一笑,露出背篓最上面的菜叶子给她看。
“我小妹下个月不是要结婚了嘛,带她去城里买东西,顺便给亲戚带点蔬菜。”
他这样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大娘婶子们也不好再追着问他鼓鼓囊囊的尼龙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左右不过一些农村土特产罢了。
姚幼宁今天穿了件鹅黄色的小衫,乌黑长发编成麻花辫,用同色系发带扎着垂在肩头。
柔亮的衣衫,雪白的皮肤,再加上因困倦而雾蒙蒙的眼睛,令她整个人看起来格外稚嫩,像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可实际上小姑娘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嫁做他人妻了。
姚振兴心中微叹,轻轻拍了拍她的头,“小妹,你靠着大哥肩膀睡会儿,到镇上还有好一会儿呢。”
姚幼宁靠着大哥的肩膀,眯了一小会,醒来后就在心底琢磨等会儿到了县城要买什么。
昨晚得了那么一笔巨款,她手痒得很,不出去消费消费心里就不舒服。
想给家里买辆自行车,这样去镇上或者去城里都方便。
祁焱送来的那辆自行车至今被苗玉花仔细看管着,说到时候要跟着嫁妆一起出门,不准几个哥哥骑,生怕他们弄坏了。
她估算了一下这两背篓草药加上人参大概能换二百块钱,买自行车倒是够,但得先紧着盖房子呢。
姚幼宁有些苦恼,彩礼和嫁妆不能动,她明面上能拿出来的钱真的太少了。
看来除了采草药,还是得再找个搞钱的门路,这样她日后花销也有个说头。
不仅如此,三个哥哥也得安排上。
这几年先改善改善生活质量,等政策的东风一到,就能走上致富的大道。
大哥稳重踏实,看似憨傻,实则细心,厨艺和木工都很不错,和大嫂有商有量的,夫妻俩很适合做生意;
二哥脑子灵活爱读书,之前在老姚家的时候就帮姚建业干活以换取他的教材来自学,还跟几个知青处成了朋友,经常找他们请教问题,如今也是能写会算,若是能把握住高考的机会,前途自是一片光明;
三哥……
三哥能吃能睡,心态特好,力气挺大,性格也好,如果不看见字就头晕犯困会更好。
……
摇摇晃晃的牛车,又转颠簸不平的班车,上午九点四十,兄妹俩终于抵达了宣南县城。
这个点的太阳还不是很晒,姚幼宁和姚振兴一同往医院走去。
近两年,国家很重视中医发展和中药材收购,不仅发文件鼓励群众采挖、交售野生药材,还设置了很多药材收购点,有像供销社和医院这种统收的,也有专门的,比如设在溪台街的麦冬收购站。
因为姚幼宁来过一回,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中医楼专门负责收购草药的办公室。
“医生,这些草药都是我们家人昨天才挖的,都还带着土呢,新鲜得很!”
一个大叔晃了晃背篓里绿油油的草药,满脸笑意地催促:“快帮我称称,看能换多少钱?”
办公室里一共有两个医生,中年男医生正坐在桌前记录着什么,负责称秤的是一位年轻医生,看起来二十多岁。
他将背篓的东西倒出来,挑拣了半天,只选出大概四分之一草药放在秤上。
“叔,您这儿一共三块钱。”
大叔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皱起眉道:“刚才排我前面的那个人卖了十块钱,我的草药比他多,怎么才值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