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规”室里,李海用高明手段逼迫王松云交代清楚所有违纪违法问题之后,还有个事情让他如鲠在喉,百思不解。
最后,他再问了一个问题:“王松云,在我从未想过要对付你的情况下,你为何会屡次三番对我下黑手呢?能告诉我实情吗?”
李海所提的问题,其实也是王松云在被抓落马之后,反思最多又追悔莫及的心病。
他倒不是怕李海跟他秋后算账,已落到了这步田地,即使李海有意针对他,也惨不到那里去了。
但令他不断深思和无比懊悔的,却是他竟会鬼迷心窍,竟然愚蠢到朝无冤无仇的李海下手。
关键他还看走了眼,本以为李海是个仅凭溜须拍马上位的幸进小人,却不知李海才是拥有神鬼莫测手段的高明王者。
若不是王松云多次在背后使坏阴李海,以李海的厚道人品,应该不会主动出击下死手查办他。
结果,王松云选错了对手,无知无畏跑去陷害李海的严重后果,就是惹祸上身,引来了李海的雷霆之怒和凌厉反击,最后让他自己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听完王松云的自我反思和深刻剖析后,李海忍不住面露讥讽,肆意大笑。
他不是笑王松云不自量力,跳出来挑衅他,反被他按在地上死劲摩擦,而是笑王松云何其愚蠢和糊涂,都进入“两规”室了,竟然仍未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松云依然把李海查办他这个偶然当成了必然,却不知道在他利令智昏践踏法纪的那刻起,他的结局便已注定,没有李海来查他,也会有王海、张海来查他,这才是他躲不过去的最终结局。
他千方百计陷害李海,只不过是提前引爆了自身迟早会爆炸的地雷而已。
所以,不义之财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而王松云陷害李海的过程,可以用始于嫉妒、发于利益来形容。
起初,王松云确实对李海看不上眼。
李海不过是初来乍到的军转干部,没啥经验的纪委新人,却被领导委于重任,担任了特调组的组长,这让王松云这般自诩为办案能手的精英情何以堪,更加意难平。
在王松云看来,李海就是个擅长阿谀奉承走领导路线的小人,骤然身居高位,肩负重责,也是领导袒护和错爱的结果,并非李海有多少真才实学。
因此,最初在他心里,既鄙视李海的低浅能力,又艳羡李海的逆天好运,总之就是对李海颇不以为然。
后来,王松云带队去东海市查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振华,李海确实率领特调组的同志助了他一臂之力。
尤其是突破了关键证人港岛商人范大金的心理防线,拿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材料。
但对心胸狭窄的王松云看来,李海却是在赤裸裸地打他的脸。
凭什么我费尽心思都攻不下的堡垒,却被你轻轻松松拿下,这让我在弟兄们面前多丢脸,岂不是说明你一个科级干部,竟比我这个正处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还要高。
这就是王松云反戈一击的真实心态,在把东海市的常务副市长彭振华和高官“白手套”蒋超良带到秘密地点后,三室主任孟汉文又把找蒋超良进行调查问话的机会给了李海,这让王松云更加怒火中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