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当事人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五十多万的数字又太过震撼,很快就被传开了。
大厂的人羡慕归羡慕,持重的人略一核算就知道这个数字不多,这场交流会上不是没有这样的成绩。
小个体户们或是那些新成立总投资百万左右的国营小厂就是内心火热了。
正是他们这样基础薄弱的人才知晓业务做这么大有多难。
有人牙一咬厚着脸皮就请教到杨风面前了,很多人知道这事儿了就心不在焉地盯着这边,一看有出头的人了就不动声色地凑过来。
杨风也是来者不拒,对一些专业问题也都好心回答。
比如品牌问题,批发上下游怎么把控,零售又该怎么做,质量问题和长期供货的合同是怎么算的,她都一一解答。
这些问题对于如今的从业者来说那简直是一字千金,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就算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不是谁都接触过商业知识。
对于信息不同的人来说,每一步都是摸爬滚打,有这么一个愿意无私分享的人出现简直太难得了。
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协会的事上。
杨风:“其实真要成立一个协会也挺好的,至少能有人经常组织这样的交流会,大家能交换经验。”
她这话一出,就有人不好意思了:“哪里是交换经验啊,这都净听您讲了。”
杨风摇摇头:“不是这样算的,今天是我经验比较足,你们听我讲经验,说不定你们回去就学出来越办越好,还得我求着大家做生意呢,我们有这交流之谊,以后谈生意也比别人好谈一些不是吗?”
心思活泛的人不少,南方做生意的天生就擅长交际,杨风这么一说,很快一群人就开始交换起联系方式。
很多人主要是想要杨风的联系方式,杨风给他们留了京市的电话。
短短两个小时,杨风就多了许多实力崇拜者。
她企业的规模宏伟程度也在这些人的脑补之中上了很多个台阶。
还有羊城那么多厂长都对她友善有加,由此可见这位杨厂长真的是京市第一厂,全国都数得上号的人了。
杨风的计划是让一些大厂知道她的实力,能踏进协会的门槛就行。
后来众人围住,多科普了一些专业知识就在计划之外了。
自然也不知道这些人都快把她吹上天了,知道了也没什么,无伤大雅。
早上十点,中央的台子终于搭起来了,话筒红毯一应俱全。
工商局,纺织工业部,还有纺织厂棉纱厂等代表企业的负责人联袂而至。
冗长的交流会成绩总结嘉许结束后,就是行业对未来的展望了。
由多个单位以及优秀企业共同宣布,海市将牵头成立纺织服装发展组织,大家可以踊跃报名参与。
其中牵头企业有海市纺织厂,棉纺印染厂,纺织化纤厂,还有涤纶生产厂等几家知名工厂。
前面的信息和这两天广泛流传的小道消息一一对应,众人听得认真确实一派沉默。
有一种明明知道结局还要等待下去的悲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