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春秋历史上最有名的商圣,无人不知春秋末期的范蠡。他是华夏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他曾抱住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一雪前耻。而后激流勇进,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之后三次散尽家财。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供奉他的塑像,称之为财神。
医圣张仲景,出生于南都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最后一位名人,被后人誉为科圣,他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也是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到了南都市,李修缘先去了卧龙岗和丹江大观苑。去卧龙岗是为了看一看当年诸葛亮待过的地方,去丹江大观苑是想看一看南水北调的源头,丹江水库。
在后人说过的传统节日之中,有一个源自于张仲景。
那一年,张仲景告老还乡,看到很多人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当张仲景回到家的时候,很多人登门求医,希望可以得到张仲景的医治。那时的张仲景已经名满天下,但是他从未拒绝登门求医之人。
虽然他每天都很忙碌,但始终挂念着那些耳朵被冻烂的人。
于是,张仲景研究出了一种食疗汤药,名祛寒娇耳汤。
他让人在南都市东关的空地上搭起了棚子,支起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舍药的那天刚好是冬至。
其实祛寒娇耳汤最开始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一块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把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以后,样子像个耳朵,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为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送上一碗汤,每个碗里放两个娇耳。大家喝了汤吃了娇耳,浑身发暖两耳发热,自此再也没有人冻耳朵了。
当年张仲景在外地做官,告老还乡之后,在任期间的百姓每年都会派代表来南都看他。后来张仲景驾鹤西去,弥留之际听到家乡百姓跟任职地的百姓争吵起来。他们都希望张仲景可以安葬在自己那里。
最终还是张仲景自己想了一个办法,他死后入殓抬棺从南都朝任职地出发,何时麻绳断了就在何地安葬。
后来,大家抬着张仲景的棺冢前往任职地,在途径当年舍药的的地方麻绳突然断了。大家遵循张仲景的医院,把他安葬在了曾经舍药的地方。经过时代变迁,当时的舍药处便是如今的医圣祠。
好巧不巧的是,张仲景去世的那天是冬至。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逢冬至都会包上一顿饺子。并且都说,冬至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
祛寒娇耳汤已经没几个人记得了,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却流传下来了。很多人都知道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却不知道这个习俗的主人公是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