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们是怎么引火的了吧?”吴大志看向葛亮,“小葛你猜对了,燃料就是地下天然气之类的气体,不过现在已经熄灭了。”
葛亮点点头,“他们发现了地下冒出的可燃气体的的孔洞,用石嘴加以改良和控制,然后通过引线什么的引到胡桃树的范围,等到天雷来袭,便点燃了石嘴中的气体,阵法遂成!”
“未必是等到,他们有如此阵法神通,说不定能作法请雷。”吴大志指了指“池子”里的朱砂,“不知道这地下气体是什么时候断的,但是他们准备了朱砂,受到‘地火’长时间烘烤之后,便能持续发挥火性······”
吴夺看着“石嘴”,听他们说这个,也忽然想了起来,好像有处地方的一个村庄,名叫“地火村”,有好几个土坑,土坑里的火焰常年不灭,一直燃烧,刮风下雨都不灭;村里还有人说,至少烧了六十年了。
也应该是地下天然气之类的东西。
“咳咳。”庞统咳嗽两声,岔开了话题,“老爷子,这里没什么危险了吧?”
“没有了,都开门大吉了。”吴大志挥挥手,“咱们先把院子里探查一遍再进屋吧。”
现在他们看到的院子,除了这个“火池”,什么都没有,干净得很,不过屋后还没看。
结果,在三间正房的后面,他们又发现了一口井。
这口井很奇特,因为井口是封闭的,还不是加了“盖子”之类的,而是完全砌死的一个井台。
吴大志点点头,“此阵的水性和木性一样,都是从地下走的,所以挖井见水之后,‘井口’得封死。”
吴夺心想,此井必定很深,直通罗布泊下方深处的地下水,要不然若是干涸,阵法早就破了。
院子里再无其他,吴大志主张先看厢房。
其实不管是吴大志,还是其他人,都认为冀州鼎藏于正房的可能性最大,但是所有人都同意先看厢房。
这种心理也不奇怪,进了院子,冀州鼎就有点儿囊中之物的感觉了;既然来了,那就都看全,别落下;重头戏,留在最后。
两侧各两间,一共四间厢房,其中三间啥都没有,只有一间有东西。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石匣,就这么安静地躺在厢房正中的地面上。
石匣是白色的,有些莹润,但肯定不是白玉。吴夺细看,像是蛇纹石的结构,也不是普通石材。
石匣长将近一米,宽约十几厘米,看得出来就是常见的扣盖,又叫天地盖。
“开?”庞统笑着看向吴大志。
“这次庞局你来吧!”
庞统这次又推辞了,“我这个大肚子,蹲下都麻烦,小吴和小葛一起吧,俩小伙儿,一人一头抬盖,稳得很嘛。”
吴夺和葛亮推让,吴大志笑道,“庞局是总指挥,怎么不听指挥了?”
最后,吴夺和葛亮一起抬起了石匣的盖子,不算费力。
石匣中,居然放着一把青铜剑!
这把剑比常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都要大。
剑长将近八十厘米,剑的最宽处将近十厘米,剑脊最厚的地方,怕是得有三厘米上下。
剑身和剑柄的衔接处是自然内收,剑柄则成圆柱形,上带三道圆箍,剑柄尾端则是一个直径仅比剑身宽度略窄的大圆箍。
整个剑身黑沉沉的,剑锋都没有什么光芒。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也只能隐隐看出深褐色的暗纹。这些暗纹好似没什么规律,如同断裂山石的缝隙。
吴夺正在剑柄那头,放下盖子之后,就此握上了剑柄。
不料,入手十分沉重,差点儿把手腕子给闪了。转而改成双手持握,这才比较稳地将此剑拿起。握剑走动,都有点儿吃力了。
权浩然一步趋前,在吴夺旁边细看此剑。
“这,不会就是他们留下的好东西吧?”庞统看向吴大志。
“应该是。”吴大志忽而明白了,“原来此阵的金性,不是冀州鼎兼顾,而是这把剑啊!阵破了,此剑在阵法内也就没用了,正好留给取鼎之人。”
葛亮点点头,“由此看来,冀州鼎在阵内,没有五行的作用,所发挥的,只是阴水属性的牵引和平衡作用!”
吴夺双手握住此剑之时,也启动了“听力”。
······
“什么?巨阙?!”
在吴夺说出自己的鉴定结论时,众人大吃一惊。
“此剑确实是春秋末期的青铜剑,表层处理虽然比较暗沉,但和越王勾践剑本质类似;而且有些特征和传说中的巨阙剑能吻合······”权浩然沉吟着和吴夺对视一眼,“巨阙的可能性,还真的有······”
“我也只是个人看法,庞局在这里,回头请专家‘会诊’吧!”吴夺和他对视,心照不宣。当年这帮奇人异士,既然有了鱼肠,弄到巨阙也不稀奇。
春秋末期一代铸剑大师欧冶子,平生铸剑,有“五剑”最为传奇: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因这五把名剑都是为越王所铸,故又称越五剑。
巨阙和鱼肠一样,如今只剩下传说了。
别人许是将信将疑,但是吴夺既然“听”了,那便能完全确定这就是巨阙剑!
没想到,越五剑中的鱼肠和巨阙,居然都被这帮人弄走了,而且都“留”给了取鼎的后来人。
“这就算不是巨阙,如此春秋重剑,也必定非同凡响!”庞统按捺着兴奋之情,“此行没想到还有如此赠礼啊!”
此时,宁霜却又去仔细看了看那个石匣。
石匣表面很是光滑,没有什么纹饰和痕迹。可是,当宁霜费力将石匣翻了个身,却发现,石匣底部刻了字!
“快来看!”宁霜立马喊道。
石匣底部,刻的字还不少,一共十四个,竖成一列。
吴大志立即上前蹲下身来,权浩然也蹲在了另一侧,其他人辨识这种战国末期金文的水平自是没法和他俩比,自觉往后让了让。
吴大志从第一个字开始看,权浩然却指着最后两个字大叫一声:“果然是巨阙!”
其实,这最后两个字是“钜缺”。
巨阙,最初好像真应该叫钜缺。现在叫巨阙,不知是从古代何时起约定俗成的。
巨阙是欧冶子所铸,命名却是越王。
随后,吴大志将这十四个字全部认了出来,其实也是对“钜缺”的解释。
这十四个字是:穿铜绝铁,胥如粢米,越王故曰钜缺。
当然,这十四个字是那帮奇人异士刻的,可人家是战国时期的人,又得到了巨阙剑,那是很有发言权的。
这十四个字的大致意思是:用此剑穿铜也罢,断铁也罢,都如同砍米糕一般,所以当时越王为之命名“钜缺”。
“钜”的意思是坚硬的铁,这把剑能使坚硬的铁“缺”,才叫“钜缺”。
这把“钜缺”,就是传说中的巨阙,战国末期就已被秘藏的巨阙。
取鼎之前,竟见巨阙;众人的情绪,在走向三间正房的时候,已经被烘托到了一个极高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