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重启激荡年代 > 第一千四百〇六章 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

第一千四百〇六章 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2 / 2)

 推荐阅读: 重生俄罗斯当寡头 诸天降临者:漩涡鸣人参上 斗罗:饕餮神牛 第一瞳术师 一颗足球 都市至尊仙婿 李凌天唐紫梦 开个诊所来修仙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美漫里的启迪系符文
最新网址:hbcjlp.com

能让傅松从头到脚佩服的人不多,而陈光威算一个,所以他连忙起身重新见礼:“陈总,你好你好!”

陈光威一脸懵逼地看着伸到面前的手,这是怎么回事?

傅松这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突兀,笑着解释道:“陈总,我也是做实业的,所以见到做实业的同行,倍感亲切。”

这个解释还算说得通,陈光威也就没多想,起身握着傅松的手用力一摇:“傅总您实在太客气了,光威跟远景集团可没法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今后请傅总多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互相帮助,互惠互利!陈总,坐,快请坐!”傅松热情地招呼陈光威坐下,又亲自给他倒满酒,“陈总,你这次来研究中心是……。”

陈光威连忙道:“傅总,是这样,光威现在的主营业务是玻璃纤维材质的鱼竿,价格比较实惠,柔韧程度和拉力都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太重了。

现在国外生产玻璃纤维钓竿的企业几乎被淘汰殆尽,这是因为玻璃纤维杆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所以国外的钓竿厂都把重点转到了碳纤维杆的生产上。如今,全世界就剩下马来和咱们两个国家还在生产玻璃纤维杆,而咱们国家的产量就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九成以上。

傅总,不知道你钓不钓鱼?家里有没有鱼竿?在哪买的?”

傅松道:“家里有两根鱼竿,就在沐城百货大楼里买的,闲的时候偶尔会钓。”

陈光威问道:“你那两根鱼竿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什么牌子的?”

“进口的。”傅松皱着眉回忆道,“具体什么牌子不记得了。”

陈光威笑呵呵道:“那铁定是贴牌国产货。傅总,这些年许多国外厂商拿着商标贴在国内上产的玻璃纤维杆上,运到国外后,再向国内倾销所谓的‘进口鱼竿’。

现在的很多人崇洋媚外,迷信国外产品,殊不知这些进口货只是穿着国外商标的国产货……。”

赵艳突然轻轻地咳了咳,陈光威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傅总,您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

傅松哈哈一笑,摆摆手道:“陈总,你骂得对,我也看不惯这种现象。”

陈光威见傅松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不由松了口气,不敢再继续卖弄,转回到正题上,继续道:“碳纤维竿价格高,利润是玻璃纤维竿的好几倍,所以我们光威也打算进入这个领域。”

傅松点点头道:“碳纤维密度小,韧性强,确实是做钓竿的好材料。我今年在美国的时候,钓了两次鱼,用的好像就是碳素杆,比家里的鱼竿轻多了。陈总,你们光威如果生产碳素钓竿,我肯定当第一个顾客!”

“傅总,到时候我送你一根,不,十根!”陈光威豪气道,随即又苦笑道:“可惜咱们国内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碳纤维材料的能力,需要进口,可碳纤维是管制品,国外随时能给你断货。

即便能进口,量也不大,而且非常贵。我听说贵集团研究中心在材料方面有不少建树,所以就过来看看能不能合作。”

原来是这么回事,傅松心里有底了,扭头看向赵艳,笑着问:“赵总,你呢?”

赵艳半真半假道:“我听陈老哥说来远景研究中心考察,就跟着过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

傅松也觉得她一个搞房地产开发的女人,根本就看不上研究中心的东西,于是跟她客气了两句后,便继续跟陈光威攀谈起来。

“傅总,我来了远景研究中心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大事的人!”一杯啤酒下肚,陈光威朝傅松竖起大拇指。

“陈总说笑了,吃肉吃肉。”能被陈光威竖大拇指,傅松打心眼儿里高兴,还有点小得意,主动给他满上酒。

“自己来自己来。”陈光威虚扶了一下,“别的不说,光一个材料实验室,就让我老陈大开眼界。傅总,我老陈轻易不服人,但就冲着您舍得砸钱搞基础研发的精神,我老陈服你!傅总,这杯我敬你,我干了,你随意!”

酒是男人间最好的润滑剂,两人本来就惺惺相惜,几杯酒下肚后,都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陈总,你打算怎么个合作法?”联络完感情,傅松主动说起了正事。

他佩服陈光威不假,但佩服归佩服,生意归生意,他傅松也不是开善堂的,远景研究中心前前后后投入了十几亿美元,他自然不可能只出不进。

研究中心只有形成了良性循环,才能发展得更好,更稳健,才能为他、为远景集团、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陈光威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傅松笑道:“陈总,有什么话不妨直说,行不行咱们商量着来。”

陈光威咬咬牙道:“傅总,我们光威现在只是家小公司,我盘算了下家底儿,最多只能拿出1200万块钱,我知道这点钱对于搞研发根本就不够,特别是材料这个行业……。”

傅松一边听一边点头,不得不说,陈光威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对所从事的行业了解颇深,绝对不是个大老粗。

一千两百万人民币看似不少,但陈光威说的是事实,这点钱对于材料研究而言,杯水车薪。

他记得陈光威生前搞碳纤维材料研究,不仅把钓具业务每年产生的利润全部投进碳纤维研发和生产,还贷款近20亿元,总投资超过30多亿元,陈光威也因此“脱富致贫”。

但他却没有丝毫退缩,破釜沉舟、自力更生,带领光威集团相继突破国产多种型号的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

别的老板都是尽可能地从企业里往家里搂钱,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产和提款机,而陈光威不仅没有从企业里捞钱,反而还自掏腰包补贴企业搞研发。

在这一点上,傅松和他拥有相同的理念。

不过,傅松之所以能这么做,那是因为他在国外赚了很多钱,不需要从国内的企业里抽取利润来满足他的私欲。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傅松是陈光威,恐怕真的做不到自掏腰包给企业输血搞研发。

“陈总,我说一个方案,你看行不行。”

陈光威连忙道:“傅总,您说!”

傅松道:“我打算出资成立一个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陈总,光威集团的碳纤维材料研发可以作为这只基金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