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小渔民于四宝自然是不怕尸体的。这个时代下至贫民百姓,上到豪绅大户,但凡是活到成年的,对于各种死人的经验都要比后世人多无数倍。
所以于四宝进舱后,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倾倒的舱室角落里的一块微微发出金属光泽的物体上。
少年的思路很朴素:凡是金属,就是有用的。所以他捞起那块物体后,来不及细看,就掉头游出了很快被泥沙搅浑的船舱,一路往海面急急游去。
事情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于四宝第一次扔上船头的,是一尊铜佛。
被海水冲掉表面的泥沙后,这尊6寸高的宣德款紫铜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顿时在夕阳下闪烁出了金黄色的光彩,同时也燃爆了船头一帮丝渔民的气氛——谁都知道,这下大伙要转运了,沉船上不可能就这点财物。
于是乎,四宝很快就在所有人期望的目光中,再次潜入了海中。
第二次上浮后,四宝带来了一块砚台,一把砍刀,还有死尸身上的一个腰牌。虽说船上的人都是文盲,没人认得郑家的信物,但是砍刀和砚台肯定是值几两银子的,所以大伙情绪愈发高涨。
四宝在天黑前的最后一次探险,带回来的就是那锭银子和军刺。
原本他在泥沙漂浮,黑暗不能视物的船舱里乱摸时,就只拿到了那锭银子。然而当他游出船舱准备上浮时,却发现船外的礁石缝里卡着一柄匕首,于是他就顺手牵羊,将军刺带了上来。
拿到那锭黑乎乎的银子后,于承德赶紧招呼儿子擦身穿衣,然后亲手把已经熬开的姜茶端了过来。
茶是最劣的苦茶,姜是村边地里的野姜。当于四宝喝了几口茶后,从他嘴里又冒出来一个让大伙兴奋不已的消息:福船的艉楼里有一个倾倒的大柜,他已经摸到了锁头的位置。
第二天一早,青鱼号不再捕鱼,而是缓缓将船移动到了沉船上方,下锚定泊。不久后,穿着裹裆布,腰间系着一根厚布带的于四宝就开始下水了。
今天的于四宝可是有备而来。他这次不但可以顺着锚链快速下沉,腰间的布带上还绑着一根用来撬锁的熟铁锥。
然而好事多磨,2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能让上好木料打造的福船变成朽木。所以当于四宝摸进船舱用熟铁锥撬锁时,精铜打造的门锁自然是纹丝不动的。
在浮力和限定时间的同时作用下,于四宝艰难得用一上午时间撬了6次锁,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不但没有撬开柜门,连带着熟铁锥都被撬弯了。
中午吃过饭后,于承德根据儿子的描述,果断改换了思路。他先是让于四宝轻身下水,然后沿着倾倒的柜子开始仔细抚摸起边缝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