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业”,是杨弘的字。杨弘似是有话,眼神几次闪烁,也不知心思辗转几何,却终是强掩下去,应了声诺。
袁术瞧出杨弘的脸上有迟疑之色,问他,说道:“怎么,你对我懒得去觐见圣上有异议么?”
杨弘忙答道:“回明公的话,弘非是有异议,只是……”
袁术说道:“只是怎样?”
杨弘说道:“只是如明公适才所言,现在朝廷迁到了颍川,又闻朝中已下旨,拜荀贞之为车骑将军、录尚书事,荀贞之只怕以后的确会常在颍川,并如明公所言,会往颍川增派兵马,我南阳也确乎将陷入两面皆敌之境,弘愚昧,未知明公就此,打算何以应对?”
从听闻荀贞说动了刘协从长安起驾,迁往颍川的时候起,袁术就已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反问杨弘,说道:“你对此有何对策?”
杨弘沉吟说道:“弘愚昧,尚无对策。”而后便低头不语。
其实杨弘已有对策,他的对策就是一方面上表朝中,表示恭敬之意,以减少或尽量消除掉荀贞对袁术的敌意,一方面派人去和袁绍联络,与袁绍达成同盟,随后视情况再做谋划。可是他知道,他的意见,袁术肯定是不会听的,故而索性也就不提。
袁术说道:“长史原来尚无对策。”顾问堂中诸人,说道,“卿等谁已有对策?”
又是李业,应声说道:“回明公的话,业已有策。”
袁术大喜,说道:“愿闻高见。”
李业手放膝上,小眼睛精光四射,侃侃而谈,说道:“荀贞方迎圣上到许县,百事待定,料其必无暇它顾。业之愚见,宜趁此机发兵攻之,若能攻下颍川最好,即便不能,圣上年少,也可以此使其惊恐,并促使朝中公卿,建议朝廷离开颍川。”
李业的计策,说白了,便是趁着荀贞的注意力现在都放在安顿刘协、安顿朝廷的功夫,搞个突然袭击,一举打下颍川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就退而求其次,把刘协和朝中的公卿大臣们从颍川吓走。
这个计策,袁术是有想到的,但要想行使此策,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荀贞。
袁术尽管骄横,可是在经过与荀贞和荀贞所部的几次交战以后,如今对荀贞早是深怀忌惮。
他犹豫稍顷,说道:“圣上与朝廷虽然是刚到颍川,可能无暇旁顾,然随圣上与朝廷到颍川的,可还有荀贞勤王讨贼的那两三万兵马!我若遣军往攻,会能取胜么?”
李业哂然一笑,智珠在握,捻须说道:“明公,两三万兵马,每日所需有多大?只靠颍川,哪怕再加上汝南等邻郡,也是供应不起的!业料之,荀贞之必然不可能长久地把他的这两三万兵马留在颍川。以业估料,短则旬月,长则一月,他定就会把这些兵马中的大部分或调回兖州,或遣回徐州。等到那个时候,明公再遣军往攻颍川,不就可以了么?”
袁术仍存犹疑,说道:“就算荀贞把他的部队大多都遣回兖州或徐州,然其兵将精锐,着实悍勇,我若贸然往攻,胜负尚在伯仲之间啊。”
李业说道:“业还有一计,足保明公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