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面无表情地一声喝令,魏兵的一根根长矛毫不留情地贯穿了这些降卒的身体……
五百三十四人当众处死,一个不留。曹仁自然可以听清城墙上传来的震惊之声,随即厉声喝道:“城上之人听着,这些都是前日跟随樊伷突围,未肯及时投降我军之人!”
“势穷而降,绝无宽恕!”
“五日后,我军定当大举进攻临沅!待城破之日,蜀军大小将士与抗拒天兵之吏民,皆夷灭三族!”
在五百三十四具汉兵死尸面前,曹仁的声音宛如死神一般回荡在临阮之下。
魏兵在临沅城西二十里处安营扎寨,曹仁一面命士卒打造云梯与撞门大柱,一面命牛金带着当夜第一批投降的千余名汉军士卒,来到临沅城下,令他们大声招降。
“曹大司马说一不二,只要你等早早归降,便可尽数免死!”
“习珍愚忠,你等何苦为其送死,早日归降方是出路!”
“城内的各位同袍,你等皆有家小在城内,为何不为他们考虑?莫非也要让他们一同殉城?”
这些招降的言辞,真真切切地重击在许多士卒的心口上。
习珍断发立誓固然是能激起不少士卒的斗志与忠心,但也有许多相当现实的人,已经再为自己和家眷考虑。
这一日,城内流言四起,樊伷身首异处,临沅朝不保夕,曹仁残暴成性。不仅仅是汉军士卒,很多百姓都对魏军心存恐惧。响应成为乡勇的人越来越少,好多人甚至临时退出,不愿再为汉军效力。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习宏负责招募乡勇,这些人的惊恐和抗拒他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再不想点办法,恐怕没等魏军来攻,临沅城内就会出现叛乱。
“不战而屈人之兵,好个曹仁!”习宏暗自感叹。当着汉军的面处死那些降卒,真是可怕又高明的手段。
但习宏颇有谋略,很快也想到了应对之策。在与习珍仔细商议之后,兄弟二人立刻决定将城中的士卒与留下来的乡勇,还有诸多的世家大户请到了临沅校场。
两个时辰后,临沅城内的校场上,习珍与习宏站在台上,除少部分守门之人外,其余士卒与一百余名招募来的乡勇,以及数十名大户家主皆在台下听训,甚至还有一些寻常百姓在校场外围观。习宏并没有让士卒进行驱赶,因为他正想让这些人一同旁听。
看到不少人皆是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习宏庆幸没把这件事拖到明天。
“诸位,曹仁今日在城下扬言五日后大举攻打临沅,此乃虚张声势耳!”习宏自信的声音回荡在校场上,“我临沅城防坚固,南靠沅水,又有壕沟,他曹仁不趁士气正盛时来攻,反倒拖延时日!想来五日后,大汉援军已到达临沅,届时曹仁如何攻城?”
“我料曹仁并非不想提前攻城,而是力有不及!”
习珍这一番话下来,台下不少人也开始窃窃私语,暗自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这个时候,习宏又不禁笑道:“何况曹仁今日言行,无非是恐吓我等!”
望着众人疑惑的神色,习宏徐徐说道:“诸位请想,曹仁性情残暴,又为人谨慎,你等当他真不愿加害那些投降士卒?就不怕先降后叛?”
“更兼曹仁从江夏远道而来,粮草岂能久持?我临沅数万军民,他如何供养的起?”
习宏说到这里,脸色一沉,森然道:“魏军粮草短缺之日,莫说你等家中钱粮,就是性命亦不能保!”
习宏此话一出,数千军民皆是心中一黯,着实没有考虑到这一层面。
一旦投降,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里,曹仁这种屠杀过宛城吏民的人,如何可以相信?到时候必然会为了节省口粮,屠杀军民减轻负担。
“传闻曹操当年粮乏之日,更是以人肉充饥……”习宏趁热打铁,继续恐吓起来。
当然此事并非空穴来风,听说当年曹操与吕布大战于兖州时,时常受困于粮草短缺。而重臣程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竟把人肉混在军粮之中。此等蛮夷行为,自然为深受儒家熏陶的士大夫所不齿。据说这也是程昱在魏国建立初期没有当上三公的原因。
当然习宏并不关心魏军有没有真的吃过人肉,他只想尽快扼杀临沅军民的投降之心。
习珍这时也注意到台下军民露出了惊惧的神色,立刻振臂高呼道:“诸位,我等唯有据城固守,等待援兵,方为上策!圣上必不会放弃临沅,待援兵一到,曹仁必败无疑!”
“愿听将军吩咐!”这一次,数千军民终于齐齐拱手,坚定的声音中透露着全新的希望。
大功告成,习珍微笑着望向习宏,自嘲道:“呵,二弟一番言辞,倒是比我断发管用许多。”
“只是,圣上多半已也会猜到曹仁围点打援的计策……真的会有援兵来吗?”
牵一发而动全身,曹仁甚至曹真与十数万魏军,都等着汉军出城来战呢。
习珍不安地望向北方,那里便是江陵的方向。
一旦汉军援兵不至,那么临沅对于曹仁便再无任何利用价值,末日便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