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清了清嗓子,
下意识的挥挥手掌,像是要散一下鼻子跟前的血腥味儿,
“此三错,一错为,废皇后胡氏,立妃孙氏,孙……”
“停!此事,朕也非常后悔,深表其痛,可朝废夕立,对于皇室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且有太后在,胡氏并不委屈。”
“……”王仁无奈,
只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小心点那孙皇后吧,她只勉强算个贤德之人。罢了,这个就不说了,我们说说别的,比如,你开设内书房,教宦官读书。”
“你不是说了,他是个好母亲么?”
“对呀,好母亲,非好皇后,好国母。”
想想孙皇后模样,朱瞻基赞同,可对于王仁不认可教宦官读书,他有些不愤,
“多读点书,多识两个字还成了坏事不成?”
听到朱瞻基偷换概念,王仁忙道:
“我可没说读书不好,你别污蔑我。
我是说,坏人读书不好,没听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么?你得辨别人品,习性,再决定其是如何读书学习啊。”
“……朕有那么闲么。”
对于朱瞻基的问题,王仁只想说,
你把玩蛐蛐的时间拿出来就有了。
不过,太过于劳累也不好,
只好道:“总之要慎重,朱祁镇身旁的王振,正德帝身旁的刘瑾,天启朝的魏忠贤,其实都和你这一决定脱不了干系,是你,建立了明朝宦官乱政的可能性。”
朱瞻基一脸怀疑看着殿外苍生,
到底还是不相信道:“真的是真的么?”
“不全是,但是,你绝不无辜。”
听见这话,朱瞻基记下来这件事之后,当即决定转移话题,珍惜时间,
多多套出些机密,忙问道:
“你不是说三个么。那第三个呢?”
“弃交趾放奴儿干都司,实行父亲遗下政策,收缩国界,与民休养生息,放弃‘无用之地’。”
听到这里,
朱瞻基可谓是有话说了,他不耻道:
“你这分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朕冤枉啊,冤枉,朕冤枉。”
看到这里,
朱棣冷哼一声,
“你冤枉个鬼,老子当年一刀一剑打下来的,你扔下了,你还光荣了不成?
还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你知不知道,战场,不留情,你退别人进!”
天幕之上的王仁也同样说道:
“听我说,我说完你就知道了,你并不冤枉,不过,我们也不能说,此一条策略完全是错的。”
朱瞻基听着这话简直想骂人,
这叫什么?这叫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你不是说这决策有关于明朝转盛为衰么?怎么还不完全有错了?
朱瞻基这样想着,却并没有问出来,只是双手抱胸,以一副不听王八念经的模样,看着王仁。
只见王仁转身,留给他一个潇洒的背影,
后悠悠道:
“不错,我承认,交趾加大了大明的负担,放弃此一地,可还万千大明百姓安宁。”